今年年底要上映三部大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我想我都会去看,从这次三部电影的各自宣传看,电影组的朋友总算把观众当成了人,而不是以前那样,把观众只是当做忽悠的对象,尽管有《大笑江湖》忽悠在前,但经历了多年烂片洗礼的观众,算是积累了一些鉴别好好坏的能力,至少从我关注的微博博主发表的微博看,《赵氏孤儿》明显多于《大笑江湖》,今天去的影厅看《赵氏孤儿》的人数也几乎是昨天影厅看《大笑江湖》的两倍。
陈凯歌导演五年前的《无极》,也许是他永远的痛,当年的馒头血案也让凯歌导演怒得够呛,但多年过去,陈凯歌带来了《梅兰芳》,带来了《赵氏孤儿》,哪一部都要比《无极》好太多,陈凯歌学会了放下身段,学会了接受批评,他甚至去了《快乐大本营》,甚至学会了讲冷笑话,学会了开玩笑,当然,他也容忍了部分观众的质疑,这些都是好现象。
其实,我们的观众是十分包容的,只要你没把话说死说满,怎样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接受,反而是那些自命清高、自鸣得意,活在自己世界里,以为宣传组帮他们造成的虚假繁荣都是应该有的现象的,观众才会讨厌并且鄙视之,所以,这次的《赵氏孤儿》一出来,我们就看到了中肯的评价,的确,我看过之后,这片子还是不错的。
《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一样是中国著名的悲剧,本身的故事讲的是程婴等人那种无视身死、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最后的结局相对也比较宏大,想象一下,应该是赵武带领大队人马报仇雪恨,让人快意恩仇,但陈凯歌进行了再次创作,植入了更多的矛盾和情感纠葛,回归了人性:程婴本身也打算护住自己儿子,事不关己,最后是不得已献出自己的儿子;赵武和屠岸贾的父子感情较深,影片很多地方刻画了这点;屠岸贾最后和赵武决斗时眼含热泪,体会到了身不如死……等等,这才是一个人本该有的情意,本该有的行为和动作,人不能被神化,人也有七情六欲,只是有些人某些方面考虑更多罢了。
冲着这点看电影,我觉得前半部非常好看,剧情紧凑,逻辑严密,但是和很多观影者一样,我也觉得后半部有点无力加平淡,如果是悲剧,应该在最后给人以一种唏嘘和遗憾,但也许很多观众并没有,我觉得当电影回归人性,有些故事的结局真的很难写,或者说,2个小时的电影真的很难表现,我们已经看出了陈凯歌的用意,却无法在电影中深刻体会,我想,这也是《赵氏孤儿》的一点遗憾吧。
所以,剧情成了中国电影的硬伤,能在2个小时内把故事说完整,逻辑上完全通顺,并且感受到一点深意,或者让人更加回味的话,这电影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条路,我想我们的电影,还要走一段路,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努力,看到了他的用心,在我看来,《赵氏孤儿》还是一部挺不错的片子。
前半部的各个角色纷纷死去,每一个演员都演得很好,而后半部,葛优和王学圻的对戏也让人暂时忘却了我上面说的遗憾,两大实力派演员你来我往,各自将角色表现的非常完整,观众看了应该也会觉得已经值回票价,其实,当我走出电影院,开车回家的路上,脑袋里浮现了程婴最后似乎在梦境中大街上看到抱着孩子的妻子的场景,忽然也觉察到了本没有感受到的悲:
程婴,阴差阳错,被人夺走自己妻儿的生命,忍辱负重将别人的孩子抚养成人,这个孩子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力量,最后,他似乎也会后悔告诉孩子真相,报仇又能怎样,看到孩子和仇人的厮杀,他是那样的无助,只能用自己老弱的身体去阻挡,而他的阻挡又是那样的无力;屠岸贾,因为权力,屠杀赵家全族,当有一个孩子和孤身的自己相伴十五年,他又是那样的慈爱,在草地上他露出了少有的童趣和天真,当赵武用药丸救了他,他又是那样的欣慰,但是,孩子还是找他报仇了,他眼含热泪,却一直无法下毒手,只要他们走,他决不会追,最后却死在这个亲手养育多年的孩子手里,死的时候,也许是解脱,也许是不解,更多的是可能就是痛苦,就像宣传海报上写的,最不可思议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赵武,电影中一直叫程勃,纠缠于两个父亲之间,他到底爱谁,他可能都爱,一个是抚养自己成人的父亲,一个是教育自己武功的干爹,他根本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身份,即便是最后不得不信,却也是逼上梁山,不得不杀,一个15岁的孩子,同样无辜,同样无助,同样痛苦,后来,两个爹都死了,将来怎么办,他能怎样,少时的乐趣又从哪里去寻?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悲,也不知道我是否理解正确,但无论怎样,人世间最伟大的情字是不会被抹去的,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活,这才是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东西,无论你是万人敬仰的圣人,还是沾满鲜血的刽子手,都会有真情流露的时候,都会有需要情感的时候,都会有以情相待的时候,无论是程婴,无论是屠岸贾,无论是那个小孩。
有空,去看看吧,这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或者说,烂片太多,这片显得倒是不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