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ecoming Jane]: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2008-02-25 23:56:12)
标签:

娱乐

分类: 评头论足

   Becoming Jane》(成为简奥斯汀)2007年已经上映,当时的我并没在意,直到朋友向我推荐,这部电影从某个网站到了我的硬盘上,当我打开看了几分钟之后,我便决定,此片需要去影院观看,于是就等待上映的日子,一个雨天的日子,和朋友一起,静静地坐在电影院里,欣赏那个早逝而又终身未嫁女作家的故事。

    片子自然是很文艺的,也绝对不会讨太多人喜欢,看看电影院安排的场次和影厅里的人数便可知晓,但片子却让人有不断的思考和回忆。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并不打算写点什么,总觉得自己拙劣的文笔无法描述或者评论一部优秀的电影或者故事,但回到家,我还是打算写下我的感受,当作对自己感受的纪念。

资料图片: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剧照(53)

 

    知道一点简的故事,看过《傲慢与偏见》,编剧分析了简的生平和历史信件,加上几部作品,最终有了《Becoming Jane》,故事的结局是不完满的,但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让人回味。

    简活了42岁,20岁的时候遇到了汤姆,但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于是,她终身未嫁,直到去世,写了6部作品,每部小说的结局都是完美的,与她本身的故事却是大相径庭。

    仅凭这一点,可以做两种解释,一个是简经历了爱情的伤痛,却仍旧对爱情报有希望,让她的笔下人物拥有美好的爱情,一个是简再也无法经历她所幻想的爱情,只能付诸笔端,哪种理解,自有体会。

    在我的理解中,我只认为,简依旧报有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但没有新的爱情来补偿或者替换曾经的伤痛,她是太个性也太要求完美了,所以就疯狂地投入写作,让笔下的人物经历她所未经历的,完成她所未完成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简是无趣而不可理喻的,为了爱情终身未嫁,不肯妥协于世俗,这样的事情反而在小说里才能看到,但事实是,他发生了,就在简的身上,而且,简并非无趣,她也曾经为爱疯狂,只是理智战胜她的情感,最终以爱情悲剧收尾。

 

资料图片: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剧照(2)

   Becoming Jane》并非完全是简的故事,编剧做了构造和改编,权且当他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说的都很实在,我们也不会简单的用浅层次的理论去分析或者感受他们的故事:

    简的家庭不够富裕,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必须让她嫁给一个有钱人家,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物质何来幸福,但简的个性绝对不会答应没有爱情的婚姻,面对富家子弟的求婚,她无动于衷,倒是和一个年轻律师汤姆有了爱的火花,并且要走到一起,但汤姆所依靠的舅舅对简并不满意,也绝不答应,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根本无法走到一起,分手之后,各自痛苦,终于有一天,汤姆找简私奔,私奔途中,简发现了汤姆的信件,知道汤姆如果和她私奔,生活的艰苦和贫困会让汤姆的家庭陷入无休止的窘困,最终,她决定不再继续,回家,多年以后,简成为知名作家,汤姆成为大法官,两人再次相见的时候,简念起了她的作品,一如汤姆第一次见到她的场景,而汤姆的女儿起名叫简,简直到去世,终身未嫁。

    当时的英国社会认定了为了爱情结婚是愚蠢且不可思议的,等级森严、地位悬殊,很多人放弃了爱情选择了婚姻,可见婚姻和爱情并不是一回事,简追寻爱情,却最终没有结果,但她却用未嫁表达了她无声的抗拒,我问朋友,多年以后的他们还在想什么,朋友答:“曾经有过就够了!”

 

    爱情如果和婚姻能够完美结合自然是人人所期盼的,但现实的生活却让很多人只能拥有一种,一个人,总是活在很多人群中,爱情可以是两个人的,但婚姻却是很多人的,简也曾经觉得,只要两个相爱的人走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可以什么都不顾,但后来她发现她错了,即便她可以不考虑自己家庭,但却无法对汤姆的家庭释怀,她的善良也好、理解也罢只能让她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汤姆,让汤姆不至于陷入再大的困境。

    这里可能又会有两种理解,第一,简继续和汤姆在一起,生活再苦只要自己奋斗就会转变,两个相爱的人走在一起才是人人所希望的,这个只是中国的古代爱情故事才会发生,梁山伯和祝英台如果走在一起,他们也会因为生活的琐碎和贫苦而倍感痛苦,生活不等于爱情;第二,简离开汤姆,可以说是简的理解和善良,她为了他的家庭而放弃自己的爱情,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简是对汤姆的不信任,她既不信任两个人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也不信任汤姆会不会再次对她进行抛弃(汤姆第一次的放弃就让简失去了对她的无条件信任,女人也许大多如此)。

 

    生活绝对是残酷的,它无情地抽走我们需要的快乐和幸福,将我们打入现实的地狱之中,让我们倍受煎熬,很多我们所设想的美好因为现实不得不只能残存于幻想和回忆中,当我们进入到这个社会中,我们其实就已经不是我们,王菲唱到:“我像是一颗棋,来去全不由自己!”即便不是被人摆布,我们也是自己都无法按照我们所设想的去走,因为,太多的牵绊和无奈围绕在我们的周围。

    影片里,简的母亲、韦斯莱的阿姨、韦斯莱等等,每个人说的话都有他自己的道理,甚至让我们无法辩驳,我们除了将悲剧归结于生活,还能怎样,编剧如果在汤姆因为舅舅的反驳而放弃的时候将故事戛然而止,我们会把悲剧归结于汤姆,但编剧显然没有这么做,他最后设置的情节,还是将悲剧归结于当时的时代和社会,此时,我倒是记起韩寒在《光荣日》里的一句话,“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他明明公正,却被无数人用作借口,一切都是生活所迫,但生活却从来没有被抓住过!”

    呵呵,这也许就是生活,归结于生活,却无法责怪生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就像多年后,他们的相聚,彼此的眼神依然有爱,心里想的却是:“生命短暂,曾经有过其实也就够了!”

资料图片: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剧照(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后一篇:宁波人吃川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