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非遗专家”杨广宇散布“端午不能祝快乐”之说,是完全不懂中国历史!

(2024-06-11 10:08:49)
标签:

博阳溪人

文化

娱乐

历史

教育

分类: 评论类
 

假“非遗专家”杨广宇散布“端午不能祝快乐”之说,是完全不懂中国历史!

 

以前每年过端午节,大家都互祝快乐。但是,近几年却流传“端午节不能祝快乐”、“只能互祝安康”之说,原因何在?那是因为,在网络上——

 

    出现了一个假冒“非遗专家”杨广宇

 

几年前,一位自称“非遗专家”的所谓“杨广宇”,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文章,说什么这一天“屈原投汩罗江”,因此,“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所以,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最多只能互祝端午安康”。此说法曾流传一时。

于是乎,社会上许多人信以为真。每到端午节,都只互祝端午节安康,不祝快乐。把一个快快乐乐吃粽子、吃鸡蛋、划龙舟的娱乐节日,变成了一个类似清明节的祭祀节日。

真相被掩盖,假语满天飞。

那么,那位自称“非遗专家”的所谓“杨广宇”是谁?查遍网络和国家公布的“非遗继承者”、“非遗人物”,根本就不存在“非遗专家杨广宇”这个人!

这个所谓的“非遗专家杨广宇”, 原来查无此人,是个虚构的冒牌货!

这位假冒“非遗专家杨广宇”,其实根本就不懂中国历史。他不知道早在屈原出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只靠拍拍脑袋,就硬把端午节说成是“祭祀节日”,实在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

 

端午节其实与屈原之死没有关系

 

端午节的出现,远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端午节其实与屈原之死没有关系。

有人把龙舟竞渡的起源说成是打捞屈原遗体,把粽子起源的说成是投粽保护屈原遗体。此说法完全没有历史依据!

不错,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其实,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但是,在吴均生活的年代,屈原已去世七百五十年以上。“端午纪念屈原”,只是吴均等后人的附会而已。

其实,我国远古早就有在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

在屈原本人所写的《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之句,舲船实质上就是当时一种竞渡用船。

从屈原本人所写的《涉江》中,也可以反映出屈原生活的年代,早已有竞渡的风俗。

 

端午节源于周代。东汉就有食粽子文字记载,龙舟竞渡始于远古百越民族

 

端午节源于周代。据秦汉之前礼仪论著选本《礼记》记载:端午节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小正》中说:“端午,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可见,从周代开始就有此节。

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蓄的《说文解字》。

西晋周处在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风土记》中称“吃粽子”:“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古人夏至吃粽子,早已成为风俗。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在春秋之前,吴越之地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因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也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是为了祭祀龙神;龙舟竞渡则是为表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龙子”的身份。

也就是说,端午节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只是一种龙的图腾的习俗,此习俗在屈原出生之前很多年就有。

 

端午节互祝快乐,有文字记载,有历史依据。所谓“最多互祝端午安康”,没有历史依据

 

端午节能互祝快乐吗?我们先来看看古书《敦煌文献》的记载。

敦煌文献是清光绪26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发现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411世纪的古本文献。

敦煌文献《新集吉凶书仪》之《端午相迎书》记载:“喜逢嘉节,端午良辰,戏续同欢”。这里说的是“喜……同欢”。

我们再来看看历代文字记载的端午节,人们的“快乐”: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春秋说题辞》记载:端午时节“故纵酒,人众聚。”这里说的是纵酒相聚之乐。

唐玄宗写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里记载:“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里说的是“君臣相乐”。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写道:“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这里说的是端午“佳节”(是佳节!非祭祀节日)喝酒、唱歌之欢乐。

南宋词人张孝祥《点绛唇》写道:“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这里说的是端午节“欢聚”、“歌舞。”

而那位假冒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所说的“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最多只能互祝端午安康”,完全没有历史依据。

 

史料证实,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其实是中国的春节、夏节、秋节

 

实际上,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史料证实,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其实是中国的春节、夏节、秋节。

端午节其实是中国的夏节,最早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就把竞渡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可见端午节的最早的起源,应当是夏至节。

古代中国人设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有讲究的。春节俗称“年节”,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端午节又称夏节,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但端午节与夏至节在时间上很接近,端午节实际上就是夏至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仲秋节,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八月十六过中秋节)。春节、端午(夏节)、中秋(秋节),于是成为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中国传统其实还有一个冬节,即冬至节。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但因冬至日处于岁末,离农历大年(春节)较近,故而冬至节没有成为中国传统大节。后来,冬至节与清明节一起逐渐演变为祭祀节日:祭祖节。

而端午节自古就是中国的欢乐夏节,从来都不是祭祀节日。

因此,端午节可以互祝快乐。让我们过一个欢乐的夏节!2024.6.10.1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