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之藩:莫须有与想当然

(2012-04-23 23:46:58)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转的贴

 

莫须有与想当然
2009年08月31日 16:4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都有作文课。

  国文老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果名次排在后面,就显得非常难堪,所以,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

  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了,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
 

  没有想到——不仅是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

  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

  我惊讶得不得了:“ 确实是我自己写的。”

  老师说:“你不可能写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

  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孩时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一次类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地在不到一小时中,“发明”了一个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关系的方法,很容易地求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老师的理由是:我不会微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

  于是,我在小学时所受的委屈心理又为之再版一次。

  时光如流水似的过去了,我在美国当了教授,遇到又一次类似的事件。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对方的角色。

  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了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意满纸,实在令人无法相信是一个大学生之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

  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

  这位同事对我所提出的问题,倒显得十分惊异:“如果你不能查出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并没有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常把自己的观念、想法理所当然地套用在其它人身上,总觉得别人就是该这么做才是对的,才是正确的!

  其实,没有什么一定是理所当然的!

  (摘自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作者:陈之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