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的贴 |
为什么人心总是渴望快感?快感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生到死,都在秘密地或处心积虑地,甚至明目张胆地追求快感。不论我们的快感是何种形式,我们心中都应该有数,因为就是它引导并设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你也许会问,那为什么不让快感来引导生活?原因极其简单,快感必定带来痛苦、沮丧、忧伤及恐惧,或是因恐惧而滋生暴力。
快感是经由四个阶段产生的,也就是知觉、感觉、接触及欲望。例如,我看到一辆漂亮的汽车,于是得到一种感觉,由看见生出某种反应,然后我触摸它,或在想像中触摸它,接着,便生出想要拥有它,而且想借着它来炫耀自己的欲望。
于是告诉自己,我想再多看它几回,这时我的念头就开始比较、评估,然后做了决定:“每天我还要再来看它。”那原本只带来刹那喜悦的经验,便借着意念延续下去了。
念头不断想重复这种经验,重复愈多次,就演变成一种机械化的惯性反应;想得愈多,快感就愈加重,意念透过欲望创造并维系快感,使它延续不断。
好好观察你自己,你会发现,就是这种想重复快感的需求,才不断带给人挣扎及痛苦。
如果你的小小快感没有得到满足,你会怎么反应?如果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通常会变得焦躁、嫉妒和怨恨。你想喝酒、抽烟、满足性欲或任何需求却不能满足时,你可曾注意过当时内心的挣扎?那种种迹象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恐惧”两个字,不是吗?你害怕得不到自己所要的,也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
如果你的妻子移情别恋,你会不会因嫉妒而愤怒?你难道不憎恨那名勾引她的人吗?其实这些反应不外是一种恐惧、你只是害怕失去那位终身伴侣所带给你的快感,以及某种因占有而产生的安全感和保障。
你既然已经明白只要一开始追逐快感,就有痛苦相随,如果你想要停止对快感的追逐(其实也就是停止痛苦),你就是必须全神贯注于快感的形成,但是不必效仿出家人或苦行僧的禁欲,你应该正视快感的整体意识及其价值,然后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悦。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直接的感受,你一去想它,它立刻转为快感。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选自《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感谢老朱茶馆博客的发现,感谢网友仁山智水的推荐。受益匪浅)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 1895-1986)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