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础的也是高级的
94年中专毕业后是我最痛苦的时期,躺在床上长时间思考、问自己:这一辈子干什么?能干什么?那种对人生迷茫的感觉令我终生难忘。可谁知这种感觉多年后再次让我辗转难眠。
在郑州干了7年的专职摄影记者后,2005年3月我加入了南方都市报图片部。“到南方媒体”锻炼是自己许久的愿望。可工作后自己感觉好的图片总是得不到图片编辑的认可,很是郁闷。4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图片部主任王景春给我打电话:“今天拍的图片怎么这么肉……你来这么长时间了要多用心呀!”王景春是国内摄影界的知名人士,他对图片的否定,让我彻底对自己图片的理解产生怀疑。“图片不是这样子拍的吗?什么样的图片才是好图片?当晚失眠并再次陷入迷茫。
05年7月6日我拍的一组《难兄难弟》在瞬间版发表并得到了图片编辑的首次表扬,当天在和编辑赵跃生聊天时他让我多用大光圈拍照。接下来的几次采访我多是将相机光圈设置在最大处,而且效果明显:主题突出,背景虚化。这不是以前哥哥(陈更生
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经常给我说的吗?他还说图片要讲究用光、构图……
可认为他说的都是些最基础的东西,刚学摄影时不就是学的这些东西嘛,也从来没有认真听过!难道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也能创造奇迹?
05年9月底,图片部集体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在摄影节我不停的看、听,希望给自己的观点(最基础的也是高级的)找到依据。在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位摄影师(不好意思,名字给忘了)讲座时,他讲述为了拍一个建筑物内部环境图片时,不惜搭了6个放置闪灯光脚手架;为了拍到光线更好的图,不得不凌晨爬到高处等待早晨第一束阳光。而这些图在他整个一组内都不是重点图片。
静静的讲座现场摄影师一张张播放精美的图片,我脑子也犹如一台幻灯机样“播放”着一张张记忆深刻的照片,从技术面看,无不是:光线讲究、构图巧妙、画面干净、主题突出,都是些基本功!只是这些大师们将这些最基础的功夫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自己以前拍图时总是盲目追究“高、深”,不重视基本要素,不知道一张构图平淡、没有光线、杂乱的图片根本就是不合格产品,怎能让人满意,认可。在那个小小的讲座现场我如同是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所有的迷惑瞬时烟消云散,我兴奋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里,拍图时我抛开所有的花招,重视最基本的要素,力求创造性的使用“基本功夫”,工作起来有了方向,也轻松了许多。
打开电脑回顾以前的照片,许多当时感觉不错的图片现在看来多是不合格或有缺陷。而这个认知过程我用了整整7年时间,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而我知道许多摄影的兄弟还在摸索前进,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点点启发。
06年初,我被评为南方都市报图片部 “资深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