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冷暖镜头 |
拿叶子当笔,拾花瓣上色
年轻英语女教师独创古典生态画
年轻英语女教师独创古典生态画
许多人见过以植物叶子为内容的画作,还有一些人见过叶子做成的拼贴画,或者在一片叶子上做雕刻画,可是有谁见过拿着叶子当笔、用汁液来做画呢?昨日上午,在大学路20号院李华梅的家里,记者饱享了一席绝无仅有的视觉盛宴。
三分钟两朵郁金香跃然纸面
在李华梅的工作室,她拿出前一天采摘好的叶子,放在桌子旁边,“新采摘得叶子太脆,放一天后,有了柔韧性,效果更好”,在桌子中间铺上了张白纸,“用叶子比用笔画的力度要大,太薄的纸易破,太光滑效果也不好”。准备工作就绪了,只见李稍加思索后,将叶子折叠成一个尖脚,用两个拇指和食指按押尖脚,在纸上向下拉。1分钟后,记者看到了由自然、清晰的绿色画成两条弧线构成一个椭圆,记者问李,“是否要画鱼”?李不置可否,说“一会儿就知晓了”。前后3分钟不到,两朵相依着的郁金香跃然纸面,记者豁然,开始画的两条弧线,原来是花枝而已。李又在一堆叶子中间挑拣出来几片玫瑰花瓣,将其中一朵郁金香涂了颜色。
“七夕节那天,在街上看到玫瑰花瓣散落四处,很心疼,顿生怜惜,就捡了些回来”,拿回来之后,试着画了幅美人蕉,花朵都用红色花瓣涂色,虽然到纸上之后,红色变成了紫色,但效果还可以。记者看到环绕工作室四壁的大都是全绿的作品,只有一朵美人蕉和这两朵郁金香有了紫色的点缀。她说以后会试着用不同颜色的花瓣进行创作。“花瓣的硬度不如叶子好,把握起来会更困难”,但她表示,依然会继续进行不同的尝试与创新。
英语教师心系古典、致力原生态画作
英语教师心系古典、致力原生态画作
中等身材的李华梅,长发披肩,身着一袭天蓝色印度莎丽风格服饰,异域还是古典?应该两者兼而有之。工作室陈设简单,水泥地面、格子窗帘,而环绕四壁的画作让这个陋室勃发着生机。今年26岁的,老家在洛阳,2000年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来到郑州之后,一直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李觉得,画画和教学不冲突,英语是她的谋生手段,也为画画提供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她喜欢和学生们打交道。
2001年,李在无意中拿苋菜叶子在纸上画了一朵花,她立刻喜欢上了大自然这种纯正的绿色。后来又用灰灰菜、玉米、豆子、梧桐、冬青的叶子尝试着画,然后贴在墙上了,自娱自乐。每逢出去玩,看到路边的叶子很美,就顺手采摘几片,回去在纸上涂抹成形。李开始画的都是花草树木,然后发展到虫鱼鸟兽,在此基础上,又试着画了人物画:古代仕女、反映民俗风情的等,有全身、有局部。她现在的每幅作品都配有诗词,大多都有英译文,有些画面上还融入了印度语、俄语、韩语、日语等几个语种。李希望她的画作能够既弘扬古典文化,又体现国际化的时代气息,这一切又以绿色、原生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任何一个稍微了解她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些在她身上都是已经组合成形的。李学的是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是日语,同时又对其他语种略知一二,经常看英文原版刊物的她对中国古典文化难以释怀,正钻研红楼,准备考中文系的研究生,名片上显赫的“上善若水”四个大字,会引起每个人的思索“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
李说,不记得具体总共创作有多少幅,边作边送人,“不觉得可惜,有人喜欢要也是一种动力”,她粗粗算了一下,从2001年至今,大概有200幅。在断断续续地创作过程中,没有受过正规学院美术训练的李,技艺渐精,想法也越来越成熟。前一段时间在家门口摆了几次摊,公开自己的作品,“不是为了卖钱,重要的是看看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反应”,结果引起了不同年龄层人的好奇,“有的人看看、摸摸,还要闻闻”,古代仕女图还受到了年轻小伙子们的追捧,这些状况都给了她信心和启发。她决心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到国外,用绿色生命的汁液宣传中国的古典文化。
推广新的艺术形式需要有商业价值
郑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前秘书长崔国琦说,民间艺术是指从民间流传下来的艺术种类,其文化含义不大,价值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技巧方面的东西不可少。像李华梅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很难界定。想要进行推广,必须有商业价值才行,不能凭空想象,要有比较理性的价值定位。
(文字部分来自方小记的博客,她写得很好,但报纸发的很不理想。相信她会飞得更高。)
前一篇:(转)成年人必看的5个故事
后一篇:梅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