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真正冬天的开始。冬至,愿所有的美好如约而至。
2021年12月21日进入数九天,南下的冷空气虽多次光顾了上海,可是上海并没有十分寒冷。家里阳台上的花照开,街上依然车水马龙,只是疫情影响了有些地方的热闹。冬至第二天就去了老外街走走,过了两天又去了“今朝八弄”和外滩源。典型的上海冬天,有点阴冷,拍的照片光线不好。可是一点不影响人们的心情,路上有许多像我一样举着手机的人。“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人们心中的信念: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后第一个大的节日是圣诞,虽说是外国人的节日吧,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我父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带领我们一起过圣诞节了。这里几乎没有多少宗教的意义,主要是为了生活快乐,增加亲情,而客观上是培养了儿孙一帮孩子的热情和能力。我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会跟着表哥跑到南京路的店里买圣诞树了。而且还知道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几十年他们一直是圣诞布置的主力军,后来还带出了下一代,一起布置会场,个个心灵手巧。每年我们家的圣诞聚会都是那么欢快、热闹、祥和,充满节日气氛。
时钟嘀嗒嘀嗒,新年的脚步近了。12月31日晚,我们在流金溢彩中漫步,浏览我们虹桥镇的夜景,十分感慨。真的是日新月异,年年进步!
即别过2021年,我们跨进了2022年。
新的一年,多少岁不重要,岁岁平安才重要。
2022年1月5日,今日小寒,屋外雨迷蒙,窗内花呢哝。我们家冬天的阳台总会给人春天的感觉。三角梅、石蜡红、长寿花,常开不败。有棵长在北晒台外间的三角梅,从秋天开到冬天,还是那么兴致勃勃。想把它剪了枝,挪到里间来,让它安全过冬。可这么好的花,真舍不得剪,我来拍两张照吧,留个影,愿它明年开得更好!
今天是腊月初八,家家都吃腊八粥。腊八粥是冬日的温暖,腊八粥有家的味道,还有人说腊八粥能解风尘,能除去你一年的辛劳疲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壬寅虎年正徐徐走来。想起上一个虎年到来前,我和我的初中同学们一起学会了串珠做虎头鞋,做了许许多多送人,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博文。那年春节前,行里工会还专门请退休老领导一起聚聚,我给他们一人做了一串虎头鞋。往事历历在目,岁月走过十二载。又是虎年将至,会想起“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已经是三九天了。上个星期六去姐姐家看望妈妈了,疫情期间,家庭聚会的次数是减少的。每年腊月初十以后,小弟就会给哥哥姐姐的家里送上寓意“幸福来临”的蝴蝶兰。看看,家家都那么喜气洋洋,幸福美满。大弟弟乳名“雪囡”,顾名思义是下雪天出生的。他笑嘻嘻跟妈妈说,如果跟你一样长寿,我还要活三十年。!快过年了,妈妈又有了新的小景,把她的小玩意儿重新摆布了。过了年,妈妈就103岁了,可是妈妈依然朝气蓬勃。
已经是四九了,上海还是没有下雪。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黑龙江学会的这段农谚,在上海是不适合的。不过怕冷的我,还是很喜欢冬天的肃杀和寒冷。小时候听大人说,冬天不冷,明年的收成不会好。心里就种下了这颗心愿:只要明年收成好,冷就冷点吧。冬天走在街上,特别怜惜路边的小草、枝头的枯叶。也有不怕冷的,看几个鲜族大妈在练习敲朝鲜长鼓,外套都脱了。外出走路本是去寻觅腊梅的,兜兜转转,还是小区里的一圈腊梅开得好。
用万象城外面的雪景应个景,祝愿来年风调雨顺!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