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动物园

标签:
春游城市公园 |
分类: 走走看看 |
慢行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
我们这代人,强烈的把“西郊公园”的名字,按在了“上海动物园”之上,不为别的,就为了那曾经的记忆。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去西郊公园的消息和照片,引起许多人的感慨和热议,那确实是我们儿时十分向往,却又没能多次去玩的当时上海滩最大的动物园。
能证明我小时候去过西郊公园的有两点,第一是我记得附近有一条“程家桥路”。因为家住市中心,听到的马路名称都是以省市地方命名的,重庆路、延安路、南京路、淮海路等等。对程家桥路的名称感觉很新鲜,而且当时只是听人说,上海话分不出前后鼻音,误以为是“陈家桥”。第二么,还记得附近有一个农展馆,人不大,很会管闲事哦。而对西郊公园里面的样子,我反而不太记得,还不如一年级时,在中山公园看老虎结果走丢了的事,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我也没有很多次去西郊公园看动物的记忆,因为我小时候晕车很厉害,坐超过5分钱票价的路程是不行的。而西郊公园离家有十多里路呢,车费要1角多了吧,不可能去的。再说车费和门票加在一起,还要吃饭,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002年买了金汇路的住房,知道延安高架行到西面,有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在高架以南的叫金汇路,以北就是程家桥路。儿时记忆的闸门顿时被打开,这么远啊!转眼已在金汇路住了十五个年头了,说起西郊公园,就像自己家门前的公园一样。不过近是近,也没有经常去,更不像有人是买一张公园月票天天去。一则觉得看动物是小孩子的事,我不大喜欢的。二则公园经常人很多,拥挤不堪。三则票价很贵,先是30元,后来40元。到六、七十岁了,也只能打九折,去一次也不合算。所以搬来这儿十多年了,才在2014年的初冬,和先生走走看看,正经去了一次西郊公园,写了一篇“上海动物园初冬”的博文。
日历翻到了2017年的3月,5日过了惊蛰,这两天天气格外的好,太阳晒着却不很热。于是想起了去公园走走,而离得最近的大公园就是西郊公园了,顺便还可试试这65岁以上老人不要门票的事。自从手机上装了“实时公交”后,出门前就习惯看看要坐的车还有几分钟到站。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虽然有公交车,但时间间隔都很长。错过了一辆车,往往要空等十多分钟。而有了“实时公交”,就可以查好时间,避免了在站头上苦等。在家门口坐上721路公共汽车,方向上海动物园,一直坐到底,便到西郊公园附近了。
在公园门口的服务中心问清楚,65岁以上老人确实不用买票,到进门处出示有效证件就可以了。果然用那张红色的“上海市敬老卡”一扬,门卫就放行了,两个人节约了80元钱。
走进公园,深呼吸一下,心旷神怡的感觉。树木、小草都在苏醒中,不怕寒冷的花们都已经竞相开放。走在公园小道上的有我们这样的老人,更多的是带着小孩子的老人或大人。“鸟鸟”、“阿恩(鱼)”,牙牙学语的童音,还有时不时碰上的童车,让我突然醒悟到这是动物园呀!既来之则安之,西郊公园的主题是动物园,花呀草呀没有其他公园那么受重视,于是我们就随大流逛起了动物园。右手就是“两栖类爬行动物馆”,看完往前是金鱼观赏区,再往前就进入禽类鸟区了。有各式各样平常不大看得见的鸟,还有一个“进入式鸟园”,上面有大网隔离,鸟是散养的,很有趣。想起我们在国外也经常会被安排去看动物园的,其实家门口也有哦。在孔雀园看到了很多孔雀,其中还有好几只白孔雀。因为将近中午,孔雀们大都懒散的在灌木丛中休息。很多孔雀的羽毛已经很丰满了,尾羽很长且很漂亮,但都不肯开屏。有两只尾羽还很短的小孔雀开屏了,很羞涩的,不敢对着人开,只是偶然回一下头。远处有一只大孔雀开屏了,但是太远了,只留了个远影。有这么多孔雀,我想只要有耐心等一会儿,肯定能看到美丽的孔雀开屏的。
掠过眼前的树丛,看到前面有一片金黄色的在闪动,那是火烈鸟。看它们悠悠然单腿站着,纹丝不动,脖子蜷缩在翅膀下,休息呢。火烈鸟居住的环境很美的,旁边挨着天鹅湖。这是西郊公园的著名景色了,宽阔的湖面,小巧优雅的亭子,徜徉着双双对对的黑白天鹅。共享一湖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鹈鹕,雪白的羽毛,大黄嘴、细长腿。鹈鹕的各种姿势也是很美的,但是粪便很臭,此地不宜久留。旁边小湖里有很多鸳鸯,成双成对的在水中嬉戏,很养眼。
已经过了中午12点了,看看公园的指示牌,我们其实还只在大门附近。剩下大半个圈要留着下次来了,反正我们现在不要门票。匆匆原路返回,看到几棵盛开的白玉兰。蓝天下那么白玉兰洁白无瑕,象征着纯洁高尚。走到大门出口处附近,看到了欧阳海拦惊马的雕塑。我不清楚为什么西郊公园会有这尊塑像,脑子里却浮现《欧阳海之歌》的那段曾经影响一代人的结尾“四秒钟”。当年,雷锋、王杰、欧阳海可都是我们这代人的楷模啊,时光已飞过半个多世纪。
201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