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七十

标签:
老年生活家事 |
分类: 心情 |
虚岁七十
上海人说年龄习惯用虚岁,小孩落地就一岁,过一个阴历年就两岁了,其实才几个月大呢。刚从春节到元宵,过完了丙申这个年,我虚岁七十了。叫名七十岁了,吓人吗?吓人的哦!好像给父母他们一辈人过七十大寿的情景还在眼前呢,怎么我们这代人也开始步入“古稀”了呢?都不好意思用“古稀”这两个字。去年我姐姐、姐夫和我先生三个人一起虚岁七十,九十六岁的母亲在大年初一给他们发了红包,一家人乐得哈哈笑。今年是我一个人七十,年初一,九十七岁的母亲也给了我一个红包,这动静就远没有去年那么大了,我悄悄迈进七十的门槛。
年初一母亲给了我一个大红包,今年我虚岁七十。
一个人的想法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的。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参加浦发银行的筹建、开业已经好几年了。那时,事业如火如荼,也顺风顺水。1996年,我虚岁五十了,我好像很盼望那个年龄的到来,一点也没有年老的恐惧感。记得那时我跟很多人讲“我五十岁了!”,连到理发店理发,都要跟剃头师父讲“我五十了”。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五十、半百,就是象征着一种成熟,一种炉火纯青的趋势,我希望自己接近于这种状态。1998年年末,我刚满51周岁时,被从总行人事部安排到上海分行人事部独挑担子,直至退休。那四年的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得心应手的日子。所以,后来单位里搞干部年轻化,五十岁就要从管理岗位下来,我是不大理解的,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培养的出来的,怎么就不要人家做了呢,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呢。
我五十岁前后的工作照
2006年,我虚岁六十,退休已经四年了。父亲的离开,让我对过这个生日有点伤感,但是我们全家人还是为我做了“六十大寿”。从六十到七十这个年龄段,真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日子。我是1947丁亥年出生的猪,我家先生就一直说我:“你这只猪真福气!” 这十年,早就没有了工作上的烦恼,2008年开始,母亲去姐姐家住了,家里也没有需要十分操劳的事。我做的全是自己想做的事,弹琴,串珠,十字绣,织毛衣……最有意义的事是写博客,从2006年初写MSN的“共享空间”,到后来转成新浪博客,坚持写了十年。这十年间,我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篇文章,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字。记得2010年3月的时候,我写到第200篇博文,想以一篇“半路走来,一路走去”的文章,结束写博客这件事。谁知文章一出,便遭到大家反对,同事、同学都要求我再写写。而这一坚持,就又是六年。这十年中另一件比较“伟大”的事情,就是我跨出国门旅游十五次,加上原来在职时的出国,我去过的国家超过五十个了。而且每次出国前我都做要好功课,回来后写游记,让每一次旅游都十分完美,也让暂时不能出去的朋友们分享了旅游的快乐。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虽然对国家,对原单位已经不再有用,但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还是很充实的。
在行里学弹琴
有时也参加行里的活动
每个月和同学有一次串珠活动
自己串的拎包
串的圣诞树
在挪威峡湾
在瑞士雪山
在葡萄牙逛街
在荷兰
在新西兰
退休的同事们还来我家聚餐
代表老同志和领导见面
转眼要开始下一个十年了,人到七十和满五十岁时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了五十岁时的自信和满足,却平添了不少担忧,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会怕看自己日渐苍老的面容……七十岁便真的是老年的开始啊。这两年就开始盘算七十岁以后怎么过了,“清净寡淡,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是我给自己的原则,而九十七岁的母亲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母亲一世与世无争,“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反而福气很好,她什么都不缺。弹琴、作画、写字、种花,母亲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跟别人争什么。但母亲也很与时俱进的,每天都看新闻连带气象预报,有时也看戏剧频道,看韩剧。和大家不同的是她坚持看外语频道的节目,比如“城市节拍”、“影视总动员”。她也有微信,也玩ipad 上的游戏,这点上一点不像她这样年纪的人。
写了十年文章,七十岁以后我会渐渐放慢脚步,把写文章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我是很喜欢诗歌体裁的,但没有学过,也不会写,我希望自己能开始学习写诗。我也很喜欢看美丽的画,看写得好的字,虽不奢望自己会画画,但我想把字写得更好一些。我不会让自己这双灵巧的手闲下来的,还会继续各种手工劳动的。七十周岁以后或许不再经常远道去旅游,但可以在近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海这个城市正在越来越美,许多新建的、在建的景点我们都没有去看过呢,我和先生约好,以后要少开车,要环保出行,利用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看上海。七十岁以后要更注重自己的健康呢,要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幸福。
七十岁的我
虚岁七十,不再会留恋什么,也不去羡慕什么。但依旧要“感性的生活,理性的活着”,让生命散发自然的光和热。从前的人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的我们却要人逢七十精神爽!
2016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