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丙申年

标签:
过年全家福 |
分类: 心情 |
申年梅献瑞
丙申猴年来临之前,母亲为我们每个小家庭都写了一副篆体的春联:“申年梅献瑞,猴岁雪兆丰”,横批一个“福”字。除夕前,女儿认认真真把对联贴在了家里的玄关上,这过年的味道,一下子就来了。母亲属猴,丙申年是她九十六岁的本命年,这年过得肯定热闹。
母亲写的对联
丙申年初一,母亲九十七了(虚岁)。
为了能让每个小家庭能过好自己家的除夕,母亲让我们把这个大家庭的年夜饭提前开张了。她亲自开了一张传统的菜单,拿出了2000元钱,让我们大家去操办。全家人动手,各司其职,办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饭后,母亲拿出了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写的对联,一家一套。还拿出了让我女儿事先做好的金元宝,一人一个。沉甸甸的母爱,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每年母亲都是这样,变换着方法,让大家过一个不同于往年的新年。因此,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习惯或学会了花样百出,变幻无穷哦!
全家动手,各司其职
陪母亲打牌也是任务
第四代也会帮忙洗碗了
母亲为各家都写了对联
母亲给每人一个元宝,恭喜发财,荣华富贵。
年夜饭,老式的菜
正宗的除夕是各家自己过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按照老式的说法,出家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所以结婚以后,我一直是随朱家门过年的。自从婆婆离开我们以后,没有了父母亲的兄弟姐妹就开始在我家吃年夜饭了,二十多个人哦,满满登登两桌,因此我们夫妇俩似乎是不看“春晚”节目的。这些年,兄弟姐妹们陆续都有了亲家,说好了今年开始各自以小家庭为主,自己过年。我们便特邀了在武汉的大哥大嫂和他们在上海工作的儿子,一起来我家吃年夜饭,过除夕。跟往年相比,一下子冷清了不少,但也是亲人相聚,格外想念老早。
年前的金汇路
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就是走亲访友。初一给长辈拜年,初二回娘家,然后阿姨、娘舅、嬢孃、爷叔挨家走。过去我对这件事心里是很打怵的,每到一家要叫人,尤其是做新媳妇时,又不认识人家,还要很有礼貌。现在轮到我们做长辈了,我总是态度很好的,不让新进我家的小辈们太拘束。年轻时我们俩去黑龙江十一年,因此,那些年两家人的走动比我们还多。今年我们就出了新招,年初三,让两家的兄弟姐妹一起带着小辈来我家团聚,三、四十人哦,热闹的不得了。哈哈,哈哈!说起了成都路、重庆路很多陈年往事。全家人晚上在“丰收日”吃饭,坐了四桌。我们这代人都六、七十岁了,小辈们也都三、四十岁了,并有了他们的后代。看着年轻人,我脑子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祈愿新的一年中,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还有早生贵子。
“申年梅献瑞,猴岁雪兆丰”是母亲对全家人的祝福,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管原籍是江苏吴县、常州、金坛,还是浙江鄞县、绍兴、湖州,我们都已经是正宗上海人了。从我们的祖父辈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耕耘,早已是上海的参天大树了。希望我们的后代都比我们这一代强,一家人开枝散叶永不分离。
小猴望春
201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