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叩开上海历史的大门

标签:
上海历史青浦崧泽退休生活 |
分类: 旅游 |
轻轻叩开上海历史的大门
自从年初去了尚未竣工的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一趟,初步了解到上海在5000年以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从此,“上海从小渔村到十里洋场”的说法,就不再被我记忆,而总是惦记着上海更悠久的历史。前两天,行里退管会组织我们去参观了青浦的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崧泽遗址博物馆,另一个是青浦博物馆,更引起我对上海发源历史的关心。原来,在我们各自轰轰烈烈创造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时,有那么一批兢兢业业的考古工作者,以近六十年的时间默默无闻的工作在上海的郊区,而因他们的发掘、研究和保护,上海的起源要向前推6000年。
说起青浦,人们从来都只记得朱家角、淀山湖(大观园)、练塘(茭白),或是近几年因奥特莱斯热闹起来的赵巷,还有再远一点的金泽桥乡,但很少有说起崧泽的,就连这两个字怎么写也不知道。但是谁又能想到,就这么个不为人了解的地方,却是上海先民生活足迹起步之地,我是这次参观了崧泽遗址博物馆才知道的。
崧泽遗址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通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这里就是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 2014年5月18日,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这座就建立在遗址发现当地的博物馆,向市民们及全国、全世界的人们,敞开了了解上海古往6000年历史的大门。
崧泽遗址发现于1957年,“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2011年,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开工投入建设,建筑设计方案主题为“历史的剪影、聚居的村落”,而“现代风格、传统底蕴、原始符号”是这座遗址博物馆的特点。走进博物馆敞亮的大厅,一幅古铜色的浮雕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者将高低错落、体量各异的建筑叠合交错,将崧泽文化悠久的韵味固化为富于变化和充满灵动的造型,又将对远古文化的感悟融入到现代建筑的形态中,能让人们久久伫立,边观看边思考。
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展馆共分三大部分:发现、走进和传承崧泽遗址。图片、实物及造型向人们显示,距今约7000年左右,上海地区陆地抬升,约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崧泽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园。博物馆中展示了众多“上海第一”。如“上海第一人”是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里发现的。馆内还展出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还有“上海第一村 ”、“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等。所有出土的生活器皿,如陶罐、陶鼎,劳动工具,如斧、犁等,无不透露着一种江南人的秀气,绝对不同于北方人的粗犷。
上海海岸线的变化
与一般的博物馆不同,崧泽遗址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的。博物馆建筑的整体形态简朴庄重,犹如古老村落的缩影,非常契合江南水乡的人文地貌及水系纵横的自然地貌。而内部设计则以小桥、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组合将现代与历史定格在遗址博物馆中,赋予了博物馆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因此参观这样的博物馆,心情会很舒畅,一扫原来对“出土文物”的偏见。
相比之下,青浦博物馆就有比较长的历史了。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藏品近万件。新馆坐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就是我们去参观的地方。建筑主体材料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走进博物馆,就看见一座人头雕像“最早的上海人”。走进中间部分的大堂,一幅 8 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精品。新博物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精美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相结合,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愉快的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最早的上海人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这里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告诉观众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发源地。
“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观众通过“沧海桑田”来了解历史上青浦的水系变迁、建置沿革。青龙镇港湾实景复原区气势恢弘,再现了宋代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的市井风情和繁华景象。“桥文化”、“水乡风情”等板块则通过介绍明清时期青浦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水乡动人的风情、旖旎的风光。“人杰地灵”让观众领略到青浦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模拟船码头
走出博物馆,一股自豪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上海的历史和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相依相存,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兴奋呢。驱车前往青浦镇,十来分钟便到了。退休以后基本没来过这里,而这里已没有了江南古镇的模样,也呈现一派城市风貌了。是啊,北起嘉定冈峰,向南青浦的练塘、福泉山、千步村,再接着是松江广富林、闵行马桥、金山亭林,这上海遗址的一道风景线,随着历史的变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故事还在继续,五千年的文明史还在续写,两个博物馆陈列的影像实物依然在眼前晃动,时光已经飞跃。悠然,悠然……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