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月到中秋shijy928
月到中秋shijy92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48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2014-08-11 20:55:56)
标签:

波罗的海三国

拉脱维亚

退休生活

分类: 旅游

拉脱维亚——非常陌生又倍感熟悉的国度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从国家名称上来讲,拉托维亚是最陌生的了。很有可能有人去了回来,也没有好好记住这个国名。但是当你在它的首都里加走过一圈,住了一晚,这种陌生感非但没有了,相反会觉得里加这个城市很熟悉呢。这是为什么呢?

首都里加道加瓦河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新艺术风格建筑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圣彼得教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市政厅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街角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街上马车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就像一块三明治,拉脱维亚是中间的那一层。它西临波罗的海,东边和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拉脱维亚和其他两个国家一样,1991年从前苏联独立出来,2004年成为欧盟成员国和北约会员国。今年1月起,拉脱维亚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但是我们在那儿时,好像仍被告知不能使用欧元,有的地方连拉卡也不行。所以在拉脱维亚以及后面的立陶宛,我们基本上做了三天“小瘪三”,身无分文。

有人说,在拉脱维亚,里加就代表了这个国家,因为这里集中了拉脱维亚最多的精华。而且里加还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其800年的历史塑造出了里加独特的城市风貌。而里加的文化,包括建筑似乎一直就追随着西欧,让人感到非常熟悉。里加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处于欧洲西部、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因此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还有着“北方巴黎”的美誉。还由于里加濒河临湖, 500宽的道加瓦河呈东南—西北走向穿城而过,河的一边是新城,另一边是老城,使城市的面貌更为清新亮丽。另外还有两条较小的河流,列鲁巴河和城市运河,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柔美和幽静。看到这些介绍,你就了解了为什么里加会让人有熟悉的感觉了吧。

地处老城的花园宫酒店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酒店走廊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街角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欧洲酒巷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街角一隅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咖啡店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披萨店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72上午,我们结束了在爱沙尼亚帕尔努老城的观光游览,就出发前往拉脱维亚了。天放晴了,这一路就变得更为风景如画,始终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和ipad,愿意记录下这行程中的点点滴滴。翠绿的田野,高大的树,时隐时现的房子,还有静静的河水。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如果没有记错,我们是在里加吃的午饭。下午开始逛里加老城了,我们是从老城的东北面进入的。第一个进入眼帘的是高高的自由纪念碑,纪念碑是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年-1920年)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于1935年建成,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自由纪念碑高42米,以花冈岩、石灰华及铜建成,纪念碑上的13组雕刻是描述拉脱维亚的文化和历史,碑上刻有“为了祖国与自由”字样。碑顶的妇女是自由的象征,她手中的三颗金星代表拉脱维亚的三个历史与文化区。现在纪念碑每天都有卫兵负责守卫,整点时刻还有换岗仪式。纪念碑所在地就是自由广场了,附近是一条整齐的河流,我猜想应该是城市运河。周围所见的一切,显示着一种安详、平和。

进里加了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街景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城市运河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自由纪念碑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自由广场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运河两岸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甜蜜的吻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往西前行,一路欧洲风貌。窄窄的街道,高高的建筑,不远处就有一座教堂。我们路过了里加大教堂及广场、圣雅各教堂,还有几个叫不出名的。历史的建筑有瑞典之门、火药塔、三兄弟屋、猫之屋等,而拉脱维亚的国会就在我们走过路过的途中。我们走到圣彼得教堂了,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高高矗立在里加市中心。教堂建于13世纪,而巴洛克式的钟楼则建于1690年,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这个钟楼命运坎坷,被烧毁过,被震倒过,甚至塔顶还掉下来过。后来在1973年重建时改为金属结构,其高度为123.25,是俯瞰里加全城的最好地点。我们登上了圣彼得教堂的观光层,转圈欣赏了里加全貌。天随人意,能见度很好,让我们得以将每一个角度细细拍下,远望了里加全貌。

瑞典门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火药塔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三兄弟之二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基尔特之屋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猫之屋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拉脱维亚国会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圣雅各教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鸡狗猪牛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大教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大教堂及广场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广场周围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圣彼得教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教堂之门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俯瞰里加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圣彼得教堂前面就是市政厅及市政厅广场,在欧洲,市政厅广场似乎都是城市最重要的地方。里加的市政厅广场受到过战争的重创,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后,按历史资料重建的。淡米色的并镶嵌有拉脱维亚红的里加市政厅坐落在广场的一角,不显山不露水,西方人在这方面的概念真的和东方人很不同哦。而广场上最吸引人眼球,最具纪念性的建筑是“黑人头之屋”(里加和塔林都有“黑人头”信仰),大门上刻着一段文字:“如果有一天我倒塌了,你必须重新把我树立起来!”旁边一座很相称的建筑好像是一家酒店。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座罗兰雕像,他是一个法官,他的雕像被视为正义和自由的象征。广场四周的街道、房子都让我们走遍了,导游怎么还不带我们离开呢?原来我们住的里加(Hotel Garden Palace )花园宫酒店就在广场旁的一条马路上。这是一家老式的酒店,里里外外都显示出一种古朴和经典。房间里的家具都是木制的,床很窄。带着对里加的美好印象,进入梦乡。

里加街景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市政厅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市政厅广场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街景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黑人头之屋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旁边的酒店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罗兰雕像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我们居住的酒店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酒店外景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酒店大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酒店大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73早上醒来,导游说我们的时间很充裕,而且这里就在老城中心,你们自己出去走走吧。拿着一张酒店给的地图,上有实物图标的,我们各自找自己的目标外出了。天气比昨日更晴好一些,但对来自北纬31°的我们,北纬56°的里加还是有点冷的。条条马路都那么的整洁清爽,幢幢房子都各具特色。走在街上,朝前拍是一个景,向后拍又是一个景,步步都是风景。我们继续昨天的行程,再往西行,一直走到道加瓦河的边上。这里说是马路,其实都是小街小巷,一会而到头了,一会儿转弯了,但只要认准方向是不会走丢的。然后又把昨天走过的地方再走了一遍,因为光线是不同的,可以换一个角度再留个影。

里加的早上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大教堂广场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道加瓦河边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拉脱维亚步兵广场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市政厅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市政厅广场上午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道加瓦河对岸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道加瓦河边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接下来我们集中后去游览里加郊区的露天民俗博物馆了。这是一个集合了拉脱维亚全国四大区域120幢木屋的超大型民俗村。一走进这个面积有1520亩的民俗村,立刻让人感觉回到了1819世纪,可以感受当时的拉脱维亚乡村生活环境。天气更为晴朗了,走在民俗村的大道小路上,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民居散落在四处,有的在林中,有的在坡上。有的民居里有人居住,还种植蔬菜花卉。村里还有一大片湖区,布满了水草和睡莲,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激起湖面阵阵涟漪。民俗村中的各式建筑中也包括了当年木结构的教堂,还有商店、会所等。拉脱维亚的这个露天民俗博物馆,完整的保存了全国四大区域的社会文化的点点滴滴,据说每年都会迎来10万人次参观,让人们进一步的了解拉脱维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

露天民俗博物馆门口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蜗牛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教堂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从郊区回到城里,午饭后我们进行在拉脱维亚的最后一项游程,观看里加的新艺术街道。我们在里加老城区看到的都是欧洲风范的古典建筑,那么什么是新艺术呢?原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古典与现代过渡的惟美建筑流派,而且风靡欧美大陆。而此时的里加则跟随了这个发展的脚步,兴起了一股“新艺术”的建筑风潮,我们看到的一些古典建筑里就包含了“新艺术”。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里加的800座风格迥异、精美独特的新艺术时期建筑,当之无愧地成为欧洲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中心,无论量与质,皆可称欧洲之最。这些建筑集中在里加的阿尔伯特街、斯特拉涅库街和伊丽莎白大街,因为街道很窄,我们的相机和摄影水平很难拍摄出这些建筑的全貌,只能是一片一片的。虽拍得“支离破碎”的,但也能感受到“新艺术”的各种元素,比如那些装饰性的艺术,浪漫主义的艺术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远眺过里加全城,仔仔细细走过里加老城,领略过拉脱维亚1819世纪的乡村生活环境,还观赏了里加最具欧洲特色的新艺术建筑,我们应该告别里加了。在宽阔的道加瓦河边,我们一路前行,过大桥后折向东南,去向此行最后一个国家立陶宛。宽阔的河面,清新的街道,出城处还可见前苏联式的建筑。看到美丽的田野了,如同进入了一幅彩色的画卷……

告别里加道加瓦河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前苏联建筑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里加街景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过道加瓦河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美丽的田野
    波罗的海三国游(三)

下一站立陶宛。

 

一四年八月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