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俄罗斯情结

标签:
俄罗斯旅游 |
分类: 心情 |
我的俄罗斯情结
很多人以为我们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俄罗斯情结,连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也是这么振振有词的说我们。大概是吧,我只能这么承认。我在七年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俄罗斯,但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以为不会再去。可是我要食言了,马上我又要出发去俄罗斯了,而且是比较深度的游哦。
莫斯科河边合影
2007年的6月,我们退休人员自发组织去北欧四国游。但为了我们这批人共同的“俄罗斯情结”,后来决定取道莫斯科,再经由圣彼得堡,然后进芬兰游北欧。匆忙中看了一天莫斯科,一天圣彼得堡,那些辉煌的建筑真让人折服。而俄罗斯的公共场所的管理也是很好的,参观景点处的排队,非常有序。繁忙的地铁站里,秩序井然,一路纵队要排出去几百人。尽管路人都行色匆匆,但一到要排队了,人们立刻进入了一种状态,鱼贯而入,看不到争先恐后的样子。在这种场合,我们这种“老外”更不好意思“插队”了。但是那次旅游的吃、住都很不行,可能是三星级的吧。还有大巴士的不准时,交通的拥堵缓慢,都让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还好俄罗斯导游姑娘的服务态度很好,给人带来一些安慰。回来后我写过一篇博文“心中的莫斯科”,表达了一种既喜欢又遗憾的感慨。文章最后写道:“我想,如果中国人敢笑话苏联老大哥的话,大概也就从这儿开始吧,以至于放弃了深度游的想法。”
莫斯科街景
克里姆林宫正门
列宁墓
华西里教堂
国家历史博物馆
莫斯科街景
地铁
等待大巴
话是这么写好了,心里对俄罗斯的想念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情结”了吧。我们小时候经历了中苏友好的时代,1960年进入初中重点中学,八个班全学俄语,由此埋下了种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海燕”、“我的一天”,这些课文深入人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小说、电影陪伴我们长大。以至于后来我去了黑龙江,看到眼前的风景,经常会想起俄罗斯小说里的描写。那时候我们读书都是很努力的,我学俄语也学得很好。我记得在初中里,俄语老师为我们每个同学找了一个苏联朋友,我的那个朋友叫丹娘,我们通过几封信,还互相交换了照片。还记得在高中上俄语课时,每堂课前都有十分钟对话,我已经会用俄语写文章,我用俄语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还会用俄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祖国俄罗斯”和“东方红”等。最最不可思议的是,1984年我财大夜大学(金融管理)毕业,已经开始学许国璋英语了,但硬是被“俄罗斯情结”很深的同学拖到华师大学了一年“公共俄语”研究生课程,从此断了我学英语的路。我女儿笑我:“学英语第三次革命也失败了。”
静静的涅瓦河
阿芙乐尔巡洋舰
圣彼得堡要塞
灯塔
伊萨基辅大教堂
青铜骑士像
几十年过去了,因为没有读写用的环境,我已经把俄语忘得差不多了,但对于俄罗斯,只要有风吹草动,还会有“沉渣泛起”。比如,在我们西郊的天空经常可以看见飞机,我马上会想起俄文的课文:“飞机,飞机,向前飞。”听到电视新闻里普京讲话有几个单词耳熟,如“人民”、“祖国”,或有些画面中有俄文晃过,都会有一阵兴奋。今年行里有一批后退休的人,说起要去俄罗斯旅游的事,更挑起了我的俄罗斯情结。于是我决定和我先生一起再去一次俄罗斯,外带波罗的海三国。兴冲冲做好游程,又做好了景点介绍,只等出发前的预备会议。平常翻几页俄语词典看看,复印两首俄语歌词,中俄文对照捡回几个生字,也觉得很有乐趣。
怎么样?俄罗斯情结够深够重吧,但愿这次旅游能横扫我脑海中的不好印象,重拾俄罗斯的辉煌形象。
二〇一四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