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月到中秋shijy928
月到中秋shijy92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48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短文好

(2014-01-14 15:59:01)
标签:

读书

人生

退休

分类: 感悟

读短文好

学究读长篇,闲人看短文。长久以来,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为自己的不好学,不深究寻找托辞借口,久而久之读短文就成为了我的习惯。我们上班那个时候工作一直很忙,还有沉重的家务负担,有点时间看书就很不错了,因此只能是零打碎敲看一些短文章。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秋天看菊展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短文章哪里来?报刊杂志上到处有。那时候日报不一定家家都有,但新民晚报几乎是每户都订阅的。不要说晚报是小市民看的报纸哦,许多大道理都是从晚报中学来的。新民晚报的“未晚谭”、“蔷薇花下”、“荆中棘”等,恐怕无人不知晓吧,那三十年前的文章,拿到今天都是一针见血的。晚报上还有许多娓娓道来,充满乡情的好散文,也有夹叙夹议的回忆文章,每篇篇幅都不长,却能深入人心。我也是在晚报上认识了和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作家程乃珊,从此爱上看她的文章。还有我一生仅看过两篇连载小说,都是在新民晚报上看的,一篇是“大雪无痕”,一篇是“心有千千结”,每天看一点,在那个繁忙的“人到中年”,总算也看完过两本书。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可以看复刊后的新民晚报,还有就是有杂志看了。经同事介绍,我选择了订阅《读者》,原来是叫《读者文摘》的,后来因为是跟美国的杂志重名了,人家先有,我们就改为《读者》了。文革后的文化市场鲜花和毒草一起生长,很多乱七八糟的杂志,看封面,看书名就吓人,只有《读者》一直是文绉绉的,保持了一种书卷气。真感谢这本杂志,不仅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解除了文化的荒凉,接触到了国内外很多有益的文章,也让当时还在上学的女儿在课余接受了这些好文章的熏陶滋养。后来,《读者》又推出了以讲书画为主的《读者欣赏》,我为爱好书画的父母亲订阅了,从6元一本的简装本,到现在16元一本的精装杂志,从未间断过。母亲是老了才开始学画的,正是在这本杂志里,她不断地汲取到了画画的知识和营养。我想如果杂志社知道有一位94岁高龄的老太太,每个月都在期待看他们的一本杂志,一定也会大为感动的。

母亲在2010年冬天的画,近几年画的更多,可惜我没收在自己的电脑里,不能上传。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母亲九十一岁生日时。 读短文好

三十年过去了,《读者》杂志社已经是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了。后来有段时间我停止订阅《读者》了,因为可以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我从未停止过对《读者》的关心。去年底在去给母亲续订2014年的《读者欣赏》时,看见第十一期上有介绍《读者-原创版》的,是一本综合性的原创作品首发地杂志,这个介绍挺让我心动的,于是从2014年起,我又是《读者》的读者了。过去是没有时间读长篇的,只能读短文,现在虽然有时间看长篇,但年纪上去了,精力有限,还是看短文好。一来二去的,我成了鼓动别人看短文的专家了,可不是?我现在能稍微写写短文,也是得益于长期看短文啊。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我们虽不是文人,但家里也有七个书柜的书。我们的“藏书”跟别人不同,大多都是我们的爱好,种花、做菜,串珠、绣花,旅游、地图等都有,当然也有许多短、中、长篇小说,传记、词典等。老了,就是和这些书本为友了,翻翻这些书,就可以有滋有味度余生了。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读短文好

 

一四年一月十四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事工作杂谈
后一篇:新年祝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