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月到中秋shijy928
月到中秋shijy92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48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的声音

(2013-07-10 20:14:25)
标签:

城市生活

环保

分类: 心情

城市的声音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上海,是东方大都市,中国之最。城市的外貌,被许多华丽的词汇赞美着:繁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五光十色……同时相伴随的,还有城市的声音:嘈杂、喧嚣、人声鼎沸、以及入夜也不平静的城市呼吸声。清晨,无论是有阳光的日子,还是雾霾笼罩的一天,城市总不是苏醒在宁静中,因为这座城市总会发出一种“嗡嗡”的声音,是地下发出的?是建筑之间的?是空调机的?还有就是汽车开过,轮胎和马路摩擦的声音,24小时从不间断。入夜,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装饰着城市的高楼,五颜六色,有的还一闪一闪的。许多地方还用上了电子屏幕广告,撩动人的眼帘,几乎在人们尚未进入睡眠的时候,屏幕的闪动似乎也从不间断。上班的人是不大会对这些有感觉的,只有闲来在家的人,才会如此细致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气息。

在高架上看到的上海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上海一直是东方大都市,但是城市的声音却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不说我们小时候的情况,因为那时候虽上海早已是远东第一,却远不如现在的繁华,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相比的。但就这近二十年,上海的变化才是翻天覆地的。二十多年前,一座座高楼大厦才刚刚在上海平地而起,不过这建造的速度是惊人的。从石门路六层楼的窗口向西作180度半圆环视,就能数出几十座造楼的塔吊。城市的声音便由那时候起,变得不再平静。好在夜间不能作业,高架、地铁也才开始兴建、扩建,所以夜还是宁静的。九十年代后期,我们搬来建国路住,由于住宅在小区的深处,距离瑞金路、陕西路和肈家浜路都有上百米远,所以对于从小在延安东路街面房子长大的我,在这里第一次让我有了夜晚真安静的感觉,静到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浦东的高楼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造楼的塔吊是在逐渐的减少,可四处的高楼已经林立。楼多了,住的人也便多了,办公的公司也多了,路上的车更多了。这二十年,不管多了多少高架、地铁,但城市的交通照样拥堵,人满为患啊。于是城市的声音也不断膨胀,十年后再回建国路小住,发现早已没了当年的宁静。白天一个人在家,不开空调,电扇,窗外传入的满是“嗡嗡”声,半夜到阳台上感受一下夏夜的凉爽,耳边依然“嗡嗡”声不绝,这座城市似乎从不休眠。

陕西路民居

城市的声音
南京路夜景
    城市的声音
上海展览中心
    城市的声音
虹桥的春天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赵巷家具城
    城市的声音

比起市中心,远一些的市郊似乎好一些。十年前刚搬去地处西郊的金汇路时,那里还没有路灯呢。临近的吴中路,虽然白天大卡车飞驰,尘土飞扬,夜里却不这么扰人,金汇路的夜晚也曾经给过我无声的感觉。不过这样的好日子随着城市的发展,也渐渐远去了。虹桥地区,大虹桥地区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的,虽然这里有机场,不能建高楼,但在平地、农田上建立起小高层的速度,一点也不亚于市中心的高层建设。如今,吴中路已经灯红酒绿,金汇路四周也已经完成了城市布局,唯一跟市中心不同的是,这里人气还不足,远没有市中心那么喧嚣繁华。而且市郊总归是市郊,没有城市历史积累的厚重感,居住的本土人不多,外来人员却不少,不管是外地的、外国的都有。在这里很难感觉上海的气息,以及这座城市的味道,而且连声音都带国际化的。

金汇路

城市的声音

    城市的声音
古北地区
    城市的声音
西藏路
    城市的声音

这几年经常走出去旅游,看看各国风景,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上海是可以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有一比的。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不落伍了,东京、纽约、巴黎,乃至香港,都有落后的角落,而上海却是簇新的,新到很难让人找到它的历史旧貌。同时,上海也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繁华后面的浮躁、一种不安静。

上海可以歇一歇城市建设的脚步了,让这座城市沉淀一下,去掉浮华,回归宁静。

 

一三年七月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