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

(2013-05-08 13:28:59)
标签:

社会

人生

家庭

分类: 感悟

回归

在我家做了近十年的钟点工阿姨小洪,三月份回老家安徽去了。她来上海打工已经二十年了,最近这几年她丈夫也经常来上海,在小区当个保安什么的,这回终于把租住的房子退了,所有的居家用品都运回去了,真的回乡了。从她过完年回来说起这件事,直到她正式回去,我的脑子里经常浮现两个字“回归”,因为曾经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像阿姨这样有点年纪的钟点工,或者举家在上海打工的一批上了年纪的人,将来怎么办啊?而我现在看小洪一家选择的路,是顺理成章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回归

     回归

这二十年,是小洪阿姨从28岁到48岁,人生最辉煌的20年,还是她的三个孩子从几岁、十来岁,到二、三十岁的成长时期,更是她母亲、婆婆从中年以后,在焦虑盼望中含辛茹苦把第三代抚养长大,然后在病痛中离世的岁月。如果我是作家,我一定会把这个中国农村的普通家庭,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二十年经历写成小说。这不仅因为这个家庭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还因为这段经历折射出了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但是我不是作家,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只能写写自己的感想,留下一些回忆。

回归

     回归

2004年年初,我们搬到金汇路居住有几个月了,父亲看我一天到晚东揩西揩,还要趴在地板上擦,说:“作孽死了,还是找个钟点工阿姨帮忙吧。”于是我们夫妇去了保姆介绍所。在那里,工作人员给我介绍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崇明妇人,正在商量时,一个小个子的女人主动来跟我们搭话了,说她愿意来我家做,她就是后来的小洪阿姨。人都讲一个缘分,我看她个子不高,但很敦实,眉毛浓了些,但目光是善良的,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主动请缨。事实证明我们相处得很好,十年中从没有发生过要换阿姨的事,而她也是,换了很多东家,从不离开我们家。

小洪是安徽巢湖庐江县人,虽属于皖南,但那里人多地少,而且收成也不好。她小时候几乎没有读过书,就跟着父母种地了,这在城里人是很难想象的。不过,不识字一点不影响她接受新的事物,在她完成了一个农村女人应该完成的结婚、生子的任务后,就出来闯荡上海了。1993年的上海,因为“南巡讲话”,显得格外充满生机,许多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在沪上大地萌发,小洪阿姨和她的老乡们也开始在这片热土上找寻着生机。她在建筑工地上打过工,给工地上的工人做过饭,曾经食不果腹,夜无睡眠处。但这是一批生命力极强的人,他们挺过来了。小洪阿姨找到我时,已经在上海摸爬滚打了十个年头了,而且开始转向做钟点工了,这比在工地上做要好多了。而小洪阿姨在我家做的十年,也正是钟点工事业在上海蓬勃发展的十年。她从每周来我家做四次,每次3个小时,到最后每周只能周六来一次,做6个小时,因为她已经接了太多的人家,忙不过来,只能用休息天给我做。而且,她经常保持做两家外籍人员的钟点工,每月收入已经相当可以了。不过,小洪阿姨能做到这样,全凭她自己的努力,在这个行当做出了有信誉、可信任的牌子。

回归

     回归

     回归

小洪阿姨既不识字,更不会外语,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好学,她做事从不用别人操心,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粗粗细细,都会妥善安排了去做。她学会了用许多新式的工具、清洗液等,还会到各家交流,让东家去买。过年她要回乡以前一个月,就会把事情一件件安排好,保证你家干干净净过春节。我曾经说她,你要是有文化,可以到外面做事情了,不用做钟点工。她听了,自信地笑了,那样子像是告诉我,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不过真正促使小洪阿姨回乡去做事的,是她的儿子。小洪阿姨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儿,老三是男孩。儿是娘的心头肉啊,天下哪个母亲都不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孩子的,除非万不得已。小洪阿姨也是这样的,孩子的成长,是她最牵挂的,这十年,她和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三个孩子。因为她觉得我是有文化、懂道理的人,她希望在我这儿得到一些帮助。她的大女儿只读到初中毕业,就来上海打工了,但是这一代农村孩子是再也不肯做钟点工了,他们宁可在工厂、饭店做。在经历了两次比较正式的恋爱后,和一个皖北山里来的小青年结了婚,生了子。如今他们在安徽歙县安了家,买了房子,开起了自己的商店,他们的孩子今秋也要上学了。二女儿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也出来打工了,江浙两省、上海、深圳都做过,都玩过,属于比较现代的青年了。这个女儿有一点很好,休息日、过节肯带妈妈出去玩,看世博会、去杭州,去农家乐,小洪阿姨像上海的妈妈一样了。

回归

     回归

最操心的是小儿子了,妈妈离开时,他才5岁啊。小洪阿姨总觉得是有愧于这个孩子的,也总觉得是欠了这个孩子的。其实在父母这种心态下长大的孩子,心理素质都会有些问题的,他们会很骄横,很内敛,不容易和人沟通。小洪阿姨的儿子也没有考进大学,背负着理想,他也来上海寻出路,在麦当劳、4S店都做过,还学过开车,父母倒贴了许多钱,他还是一无所成。去年是孩子的本命年,在经历了一番想象不到的折腾后,还是他大姐、大姐夫的好榜样感化了他。儿子提出,他要像姐姐一样自己开烤鸡店,前提是爸爸妈妈都不要在上海做了,跟他一起回安徽。于是就有了我开头说的“回归”,小洪阿姨回掉了所有的东家,她老公也不做保安了,一起到歙县帮儿子创业去了。

回归

     回归

原本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好事多磨。4月份开张的小店,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相当好,不过天不遂人意,来了禽流感,阿姨家只能掉头做烤鱼、小龙虾等,但收入大不如做烤鸡的好。万事开头难啊,我只能在上海默默为阿姨家祈祷:一切不幸都快点过去,让好心人有个好报。

 回归

     回归

     回归
注:照片都是我在南美旅游随手拍的。

一三年五月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