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路上

标签:
新西兰风景春天杂谈 |
分类: 旅游 |
风景在路上
人们都说“风景在路上”,这句话用在新西兰之旅是最真实的。在新西兰旅行,每一眼都是风景,每一步都行在画中。如果是边走边拍照,那你就可以前后左右连续不停地拍摄;如果是在行车途中拍照,当你按下快门,自以为抓到一个好景了,可是你马上就会遗憾——放掉了下面一个更美的景色,因为车速实在太快,快门却没有这么快。这一路,我是无数次的经历了这种遗憾。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大岛国,它的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7万平方公里,东西最宽处仅 450公里,但南北跨度却是在南纬34度到47度之间,这么长的跨度,意味着新西兰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我看到有本书上写着:新西兰是“世界所有自然景观之缩影”。虽然我们此行只有12天,看到的只是新西兰的浮光掠影,但也已经能够感受到新西兰的这个特点了。我们的新西兰旅程是从南岛的基督城开始的,从上海飞抵奥克兰后,马上转新西兰国内航班,飞基督城了,然后一路往南走,经奥马鲁、但尼丁,再往西北去皇后镇、冰河区,再回东面的基督城去北岛的惠灵顿、罗托鲁阿、陶朗加、奥克兰,再从奥克兰回上海,整个旅程线路呈阿拉伯数字8字形。
真庆幸能够先游南岛,因为此时的新西兰已经是春末了,在南岛看新西兰的春天还来得及。基督城地处东部的坎特伯雷大平原,一马平川,大草地一片连着一片,都是私家领地,而且新西兰的庄园主也是世袭的哦,不能用钱去买的。草地上牛羊成群,隔不远的路边、地边,都会有一棵棵、一排排各式的大树,衬托着广袤的平原。离开基督城,一路南行,经过宁静的阿什伯顿小镇,这是基督城的卫星城。也许因为是周末,小城里很安静,老人小孩在街头娱乐小区休息。四周都是树,一眼望去八棵、十棵,棵棵都不同色,不同种,原来这里连树叶也色彩斑斓。依然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车沿公路行驶,过一段就会有一条河,这是西面雪山上的积雪,渐渐溶化后,淌流下来的雪水,水顺着地势一路东流入海,形成了河。这些河的河床都很浅,河水和河床间隔着,能见底,河水很清。草地上的灌溉系统很先进,摇臂式的,旋转式的,水呈雾状洒向草地。再往南地势渐渐起伏了,而且往东能看见海了,天渐黑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奥马鲁。
2006年来过奥马鲁,我们在那个天黑风大的雨夜,看了小蓝企 鹅归巢,而这次来,是为了看海边的毛利基砾石。奥马鲁是南岛东南部的城镇和港口,小城市很漂亮,但人很少,仅一万多人。利用南半球这时日长夜短的特点,一晚一早我们拍了许多照片,有城市建筑、商店橱窗,有海湾美景,但就是少见人的影踪,我们笑称这里像影视城。附近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名奥马鲁岩,海边有许多呈圆状的砾石,自然的散布着,成了世界著名的景观。行走在微风吹拂的海边,听海浪轻轻拍岸,任海水漫到脚边,照片上巨大的,号称有四吨重的大圆石,在浩瀚的海边还是显得很渺小的。淘气的人们(都是大人哦),都争先恐后想站在圆石的顶端,摆一个单腿平衡的姿势,留下一个不能轻易见到的靓影。那个时候,时光仿佛穿越到了从前,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捡贝壳,找漂亮的小石子,一任沙子沾满了双手和双脚。
离开奥马鲁,沿着海边再向南,去但尼丁。这个被喻为“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城市,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奥塔哥大学、但尼丁火车站等。这座城市既座落在海边,又座落在群山中(可能只是丘陵),城市的建筑随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冬天这里的人开车是很有技术的哦。我们在但尼丁走了一趟著名的“斜街”,实地体会了这一段全世界最陡的路。“斜街”全长约161.2公尺长,最低处到最高处的落差有47.22公尺,最陡的一段斜度为38.3度。我们走走歇歇,外带拍照,还要互相取笑,所以不觉得太累。走到街顶一看,上面仍是一条街,也有参天的大树,还有漂亮的别墅,回望“斜街”的那一头,就是山下了。住这里的人,每天开着车上下这段路,真的好险哦。
从东南沿海的但尼丁去皇后镇,车行路线折向西北了。沿路地势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远处可见更高的山了,进入了南阿尔卑斯山的南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