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更比秋色美
——新西兰归来

11月15日早上六点三十五分,纽航NZ
289载着我们历经近十二小时的飞行,飞抵上海的领空。透过舷窗,能看见陆地了,整齐的,一种色调的排楼横在一定规模的一块地的一侧(在飞机上我是搞不清东西南北的)。排楼房子前面的土地被分割成长方形的小块,各自呈现着秋的颜色,黄的、黄绿色的,从飞机上往下看,像一叠叠的松糕,倒也很整齐,不过,这里看不见高大的树林和宽阔河流。下飞机,取行李,出关,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我们夫妇俩拉着行李到叫出租车的地方,坐上一辆“强生”回家了。小别12天,很想家,想女儿,想妈妈。出了机场,上了高速公路,出租车飞快的行驶着,上海在这方面是很先进的,可与很多地方和国家相匹敌。但是抬眼望车窗外,却让人一下子兴味索然,刚离开春意盎然的新西兰,一头扎进暮秋中的上海,平生第一次感觉——上海哪能嘎“促气”格啦!灰秃秃,黄蜡蜡,真是钢筋水泥筑就的一片土地哦。
从来,我都认为秋天是最美的,一是因为自己出生在秋天,二是因为从漫长而炎热的夏日走出,秋天就特别的让人神清气爽,感觉秋色迷人。而春天是在夏天以前的事了,何况春天又是非常的短暂,因此从来没有把春天和秋天相比较。这回好了,从南半球回到北半球,春天和秋天劈面相逢,让我,让我们这一大帮非常一致的发出了“春光更比秋色美”的感慨。


新西兰是南半球的岛国,毛利语意为“长白云之乡”,因此蓝天白云应该是新西兰的标志。果真,我们所到之日,只有一天是下雨的,大多是阳光海风相伴,蓝天白云相随,让我们忘记了大上海局促的天空和常有的阴霾。从气象上来说,每年的9至11月是新西兰的春天,而我们到达的日子,正是新西兰的春末夏初。我们抵达奥克兰后,转机落脚的第一个城市是基督城,虽然刚经历了地震不久,这里到处能见到残垣断壁,见到空无一砖一瓦的平地,但是在在基督城的植物园里,我们还是感觉到了妩媚的春光。艾芬河在绿色的环抱之中缓缓流淌,河面上偶有轻舟荡过。四处散落的是五彩缤纷杜鹃,一簇簇,一丛丛的,花朵那么大,树干高过人,美得让所有女士驻足,让所有男士为太太们举起相机,留下花团簇拥的倩影。
新西兰是个农牧业国家,其中牧业占比更大,新西兰的粮食不能自足,但人均牛、羊头数却是世界上最高的,就说明了这一点。新西兰又是一个以丘陵为主要地形的国家,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当新西兰的春天来临之际,必定是满眼新绿,山绿了,大地也绿了,冬季落叶的参天大树都绽放出了新叶,嫩绿嫩绿的,像蒙上了一层轻纱。枝枝丫丫紧密向上的是杨树,枝叶呈大圆型的是白桦,而一排排枝干宝塔型向上排列的是松树。在高速行驶的大巴上,没法照相,我忍不住用笔在纸上画下了这些树的形象,以示赞美。因为绿色的波长最短,最适宜人的眼睛,因此在新西兰的这些日子里,我的眼睛从来不觉得疲劳,也用不着做眼保健操,连闭上眼睛,都觉得满眼是绿色。

春光中最美的当属湖光山色。刚开始新西兰之旅时,导游问我们,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不了解他的用意,很多人都默不出声,导游回答了两个字:“发呆”。在后来的旅游中,我们经过了许多有名和无名的湖,湖水湛蓝、碧绿,上面有蓝天白云,旁边有雪山、青山、不毛之山,正像和倒影都十分完美。其中皇后镇瓦尔特峰高原牧场的湖光山色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在湖边的咖啡吧喝下午茶时,当我们宁坐在湖边远望时,每个人的状态只用两个字便可表明:发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风,油画般美丽的风景,如此这般,除了发呆,你还想干什么!哦,我一下子有点醒悟了,不用太刻意去想做些什么,生活赋予我们的原本就很美,只是需要能发现美的双眼,以及能感悟美的心灵。

在美丽的春光中,我都想不起来形容秋色美的语句,我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一问同行的人,都是这般感觉,是新西兰的春光迷倒了我们!如数家珍般看着拍回来的照片,回味着那多姿多彩的日子,沉浸在幸福之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