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延安东路,小时候跟奶奶去姑姑家,回来时叫三轮车,奶奶总是随口一句“爱多亚路、重庆路”,哦,延安东路从前叫过爱多亚路。这可是真正的市中心啊,用现在的话说是黄金地段。延安路距离繁华是那么的近,朝南步行不用五分钟就到淮海路,朝北步行不到五分钟就是人民广场、南京路,到外滩、去华山路市少年宫都只有五分钱公共汽车的路程,真的距离繁华很近,而不是当今房产广告上瞎说的近。延安路又是那么的静,一路上没有什么大的商店,倒有不少影剧院,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着48路、71路两条公交线路的车,整洁通畅。我家就在这闹中取静的地方,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说不尽对延安路的爱和留恋,道不完对延安路的思念和向往,而且几十年如一日。
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时,我在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工作,分行机关举办国庆征文,虽然已经不住在父母家了,可还是凭着对老家的爱,写了一篇“我家门前一条路”投稿,结果得奖了!从评委的评语看,他们是被我对延安路的爱感动了。因为那时还没有电脑,又几经搬迁,文章的底稿是早就没有了。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我在浦发的上海总部工作,行里创刊了一本《上海浦发》,我又以“我家门前一条路”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了第一期。那时的延安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高架,有了绿地,而我的老家却被拆迁了,从此只能梦回心中的延安路。这第二篇“我家门前一条路”同样很受大家欢迎,因为城市改造的大动迁,使很多人都离开了老家,而我的文章正顺应了大家留恋故土的心情,文章是一再被人从网上要走。
等不到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我已经开始写“博客”了,在国庆五十八周年之际,我再写我家门前一条路,心想着前面加“亲亲”两个字。不是因为延安路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跟我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而也引不起我的感慨和共鸣,而我心中永远的延安路是十年以前的那条延安路,因为她的不复存在,就更让人怀念,所以我要“亲亲”她。亲亲延安路上的石库门,亲亲延安路上的梧桐树,亲亲“兴隆坊”的邻家好婆,还要亲亲我的父母家人。
亲亲延安路,我家门前的一条路。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