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己丑元宵,灯火依旧阑珊

(2009-02-09 16:21: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情

有人说元宵大如年,和正月初一一样,是个大团圆的日子;也有人说过元宵节应该比过年更热闹,点灯笼、猜灯谜、放焰火,现代人更要欢歌笑语,尽情释放;还有人说过了元宵,这年就算过完了,再等就是下一年了。可不管别人怎么说,习俗就是习俗,各家自有各家的过法。

我家传统过元宵的说法是:上灯(正月十三)圆子,落灯(正月十八)糕,正月十五闹元宵。从前日子好过的时候是这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奇缺时,也是这样,总要把本来就不多的水磨粉、黑洋酥、枣饼(糕)留到正月十三、十八应景。而小时候过元宵节,留给我们比圆子、枣糕印象更深的应该是那提着的、拖着的兔子灯。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每到正月十三上灯那天,我们就盼着天早早的黑,吃完晚饭洗好碗,然后上上下下的电灯全关了,点上所有兔子灯里的蜡烛,开始过上灯节啦。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是:我们轮流着一个人在前面拉灯,其他的都跟在后面跑,嘴里不停地喊着:“点灯啦,点灯啦!”从楼上亭子间、前厢房,又端着兔子灯下楼,跑到楼下的前客堂、后厢房,总要走遍石库门的每个角落。依稀的烛光里,看得见奶奶、父母亲们满意的笑,还看得见墙上我们跑来跑去的身影。

后来,我们长大了,为人父母时还在黑龙江。回城后,孩子三岁了,我们却还一无所有。但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啊,那年过年我们做了个小动作,却让孩子有了大满足,而且风光了好几年——我们自己动手做了个大大的兔子灯!过年前,先生到附近的水果店要来一只竹编的水果筐,准备好细铅丝、老虎钳,我拿出了姐姐厂里带回来的,平时做草稿用的废旧记录纸,开始了我们的DIY。先生从竹筐上抽出了几根既细长又柔软竹条,弯来弯去,有的做成大椭圆,有的做成小椭圆,还有圆形的、兔子耳朵形的,接着就把这些圈圈迅速拼起来,一只兔子灯就赫然眼前了。然后是我的事情了,先把白色的记录纸糊在兔子灯的竹筐架上,然后把记录纸裁成长条,开始剪兔子毛。这可真是功夫活,既要剪得细,又不能剪断了。等剪好了无数长条的“兔子毛”,再一条一条往兔子灯上粘,一排接着一排,光溜溜的兔子灯在我手里变成毛茸茸的了。再用大红的蜡光纸做兔子的眼睛,用四块圆形的积木做轮子,小兔子就能在地上转动了。那年正月十三上灯,女儿点上我们自制的兔子灯,不是在家里跑,而是在弄堂里跑开了。那可是全弄堂最大的一个兔子灯了,好多邻家孩子都跟在旁边跑啊、跳啊、笑啊,热闹了一条弄堂。待十八落灯后,父亲不舍得我们的辛劳,用报纸把那个兔子灯包好,藏到阁楼上去了。后来的几年,一直是这只大大的兔子灯在弄堂里撑市面。至今,孩子都长大,当结婚成家了,家里已经多少年没有兔子灯了,但每到元宵,女儿都会说起这件事,还得意地说:“那时我这只兔子灯在弄堂里拉风哦!”

斗转星移,年年元宵火树银花,年年元宵灯火阑珊。如今,大多人家都生活在富庶中,可是我们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充满亲情的珍贵年月。

〇〇九年二月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