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 |
邂逅“写作”
从小我父亲就说我:“三脚猫样样来事,没一样是行的。”意思是说我兴趣广泛,什么都喜欢,而且一学就会,但没有一样是精通的。我就是这样的,所有的学科,我都学得还可以,政治语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不过没有一门是拔尖的。不信的话,可以问问我的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谁都不会以为我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只有我高中时的几位班主任,觉得我这样的学生是比较全面发展的,所以后来我就步入了学生干部的行列,也有了三好学生的记录。但是就这样的我,后来教过十几年书,是个被学生称赞的老师。再后来,到退休后还写起了文章,而且一写三年,也有近二十万字了吧。这谁能相信啊,就连我自己也觉得是个奇迹!
2006年的2月,也是乍暖还寒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四个月了,但我还是走不出伤感的阴影,女儿为了宽慰我,在MSN上给我注册了邮箱、聊天室,并开了一个共享空间,可以和朋友写写、说说,也可以自己设计共享空间的版面,高兴时写几行字,上传几张照片,她说她相信我有这个能力的。但这可不是学生时代做命题作文,也不是工作的时候写计划总结,而是信手拈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行吗?我就是这样和“写作”邂逅,并且让它陪了我三年整。
一开始真有点茫然,写什么啊?谁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你写的东西的,所以整个2月份,我一字未写,记录为零。3月份的第一篇文章,用了我2003年为《上海浦发》写的“春天的故事”作启动,而真正在当时动笔写的第一篇文章,是3月14日为纪念徐器生而写的“伤逝”,3月份其他两天写的东西,真的都是生涩的文字拼凑,没写几行。那时真是举步维艰,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到了4月份,写过关于退休后心情的“人走多远,心走多远”,还有关于香樟树的“落叶缤纷”,似乎有点感觉了。但真正找到感觉的是在4月中下旬我们自费去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回来后,集体拼写了十几篇旅游散记,还学会了上传照片,开始有点图文并茂的样子了。就这样,一条全新的船下水了,起航了,离开了休憩的港湾,驶向远方,水面是平静的,水域是一望无际的,有些许兴奋,有些许颤悠,不知能否作一次快乐的远航,也不知这次航行能走多远多久。
2006年的夏天开始,自己觉得这写文章的事有点进入状态了,心情、游记、随笔,有点感觉就写啊,每星期起码写一篇,每个月少则五篇,多则八篇、十篇。有的文章我写得还可以的,因此,自己看了觉得不过瘾,MSN上的亲朋好友又不多,而且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看过拉倒,不大有同感的。于是我想到了我的退休老朋友,征询意见后,开始发送给他们看看了,从此,我的习作有了知音读者了,因为差不多同一个时代的人,对事物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很快他们就成为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
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时至今日,我已经整整走过三年了,从生硬的文字堆砌,到能够比较熟练地运行这些文字,我跨出了一大步,这也是我夕阳下最美丽的收获。万事开头难啊,但只要肯坚持,就会渐入佳境的,我和“写作”的邂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写作”让我捡起了学生时代的语文基本功,是“写作”让我随时可以抒发心情,不管是快乐的、悲伤的,都有了一种寄托;是“写作”把我那些精彩的回忆见诸于文字,留给自己,也留给了后人;还是“写作”,使我多了一条与人沟通的河,没有机会或不能当面说的话,都化作了文字流水,写者、读者两相便。
一条悠悠的小船,驶出港湾三年了,水面始终平坦而宽阔,波光粼粼且富有诗意。我心自然悠悠,我情自然坦荡,这是一次快乐的远航。远行自有归航时,等一个合适的时候,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我自然会回到我那平静的港湾,息笔。
没有做过远航的人儿,是否会心动?走一趟吧,前面彩霞纷飞,江山无比壮丽!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