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是花中第一流

(2009-11-25 14:46: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

自是花中第一流

从来也没有这么注意过它,可今年的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好好地欣赏了它,并把它的香留在了心底。

我说的是我家小区里的桂花。上个月的23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样上街买菜,刚从家门口的小路拐到小区的大路上,就忽闻一股馥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一抬头,照片上的那个景象展现在我眼前了。嚯!那黄色的,细细软软的花,一嘟噜、一嘟噜的挂在枝头,那个美,那个香,让我一愣。昨天我也走过这里的,怎么没有发现这桂花要开了呢?可只是一夜的功夫,这满树满枝的桂花就竞相开放了,惹得路过的人都在驻足观望。再放眼看去,原来小区进门大道的两旁都是桂花树,都一起盛开了,那场面,让不大出门的我看了着实地感动和欣喜。

对桂花香最古老的回忆,就是儿时弄堂里那一声“桂花赤豆汤”的叫卖了,而且几十年经久不忘,至今还保留着做绿豆、赤豆汤要放点糖桂花的习惯。忘不了那小黄花的香,也忘不了那小黄花嚼在嘴里,似乎带一点点咸咸的味道。还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前后,奶奶、姑妈会从菜场里带回一枝、两枝桂花,插在花瓶里,屋里顿时充满了桂花的香味,也多了一些黄花的点缀。而最熟悉的唱桂花的歌,就要数“八月桂花遍地开”了,“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尽管小时候并不知道这桂花和红色政权有多大关系,但还是从小唱到大、唱到老,现在这已经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了。桂花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这么平常,随处可见,随处可闻,以至于都没有细细地琢磨过它。

因为桂花的普通,从古到今喜欢桂花的人肯定很多,而写桂花的诗文当然也不少,只是桂花比不得国色天香的牡丹,也不比那寒冬里一枝独秀的梅花。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却把桂花捧得很高: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描写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暗淡轻黄,且体性柔弱,但桂花情怀疏淡,即使远迹深山,也能让自己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显示了桂花秉性温雅柔和的一面,故被词人奉为“花中第一流”。

这首词是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时的作品,后人在评说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时,多以为这是作者本人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也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正直性格的写照。所以在词的下半阙,作者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因为她们虽然有美色、有风韵,却没有桂花那样情疏迹远的浓郁芳香,作者还进一步指责了屈原当年没将桂花收入《离骚》,是因为“情思”不够的缘故,从而更赞美了桂花。

在欣赏了盛开的桂花之后,又细细阅读了颂桂花的词,我以为桂花是值得人们赞赏的,而女词人的品性也是值得称道的。当今的社会太浮华,徒有虚名的,却在拼命地追逐名利;虚情假意的,还张扬着招摇过市,凡此种种,比比皆是,看了让人心都痛。世人都应以桂花的品行为榜样,你看,桂花虽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情疏迹远只留香”,而且桂花的浓香源于内心,内在的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桂花一般上不了厅堂雅室,因为它不追求繁华炫目,也不追求万人敬赏,但远山近郊、庭院小区都可觅见它平常的芳踪,它还将它那淡雅的香气永远地留与人间,这是最值得赞美的品质。

桂花盛开的日子很短,两三天后就发蔫了。有歌词唱道“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只有桂花香,暗飘过……”,也许这就是人们不愿意学做桂花的原因吧。但是桂花年年会盛开,会给人们带来馨香和回忆。

 

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