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片

(2010-09-15 22:29:1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名片

 

“名片”,我那本197812月第一版、19831月第二版、19905月北京第109次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注解:“旧时拜访人或跟人互相联系时所用的长方形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位、地址等。”从这段注解上可以看出,名片曾经在中国大陆上是销声匿迹的。我们小时候可能看到父辈们在旧社会有过名片,但后来我们自己工作时,名片肯定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名片又悄然入市了,但对于像我这样性格不太张扬,又不习惯和陌生人联系的人,却始终不喜欢使用名片,乃至退休时还剩下了好多盒。虽然我的名片已经过时,但又不忍心把印有自己名字的东西乱扔了,所以这些没用的名片就一直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供着。不过,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名片”,它不是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但却是能非常形象地标明一个人的特点的几张“名片”。

市面上曾经流行过一句广告语:“手,是女人的第二张名片。”言下之意,女人还有第一张名片,那无可争议的,当然是女人的脸了。其实人长得怎么样,都无可厚非,因为是爹妈给的,都是可以宝贝的。我在当行里的女工主席时,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曾经邀请了当时沪上小有名气的美容师谢晓薇,来给行里的女士们讲了美容课。她拿我做样本,说我除了鼻子以下到嘴唇这部分稍微偏长了,其他五官的排布是比较端正的。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听人说我的脸,然后她给我做了淡妆。可在我看来,五官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因为是可以化妆的,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会给自己的脸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可能是林肯说的吧,人要对四十岁以后的脸负责。这是因为人生几十年的脸部习惯动作,会给自己的那张脸打上深深的烙印,是辛劳、是善良,是富态、是奸诈,有时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了。虽然我们不主张把人脸谱化了,但是慈眉善目、玩世不恭、坚毅、木讷、文静、调皮等等,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除了专业演员,一般人平时都会本质流露的。所以不仅是女人,而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关心留意自己作为第一张名片的脸,多一些阳光灿烂的笑,少一些居心叵测的想;宁可在脸上留下善良的皱纹,也别让自己的脸刻上阴险狡诈的神态哦。

至于第二张名片——“手”,它的后天经历所造成的影响,就完全不同于“脸”了。由于父母的遗传,有人天生十指尖尖,有人生来十指粗壮。但是因为“手”本身不会思考,只有几十年的光阴会给“手”留下生活的印记,因而即便原来十指尖尖,也会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青筋突出;而原来造型不够好的手,也会因为一生的养尊处优,而变得细皮嫩肉。所以人们啊,要小心翼翼爱你的手,爱你父母的手,在辛勤劳作之后,要注意养护双手,别让它们过早的变形、变老,让这第二张名片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光鲜亮丽。(广告语啊?)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第三张名片,猜猜是什么?那就是你自己写的字。因为说好了要去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看欧洲的深秋,一天,旅行社的经理带了两个下属来行里收我们交的旅游资料,他们还另外带来了一张表格进行登记。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表格,只需要填个姓名,然后在各个项目内打钩,或做一些注释。待轮到我交材料时,一看那张表格,噢哟,没有昏过去哦,那上面写的两笔字真的就是“蟹在爬,虾在跳,乌龟在爬门坎。”换言之,这三个人的第三张名片,都是拿不出手的。我脱口而出:你们要是我的孩子,绝对不会让你们这个样子的!从前人说,见字如见人,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了他的人,可现在这句话似乎已经很难说明什么了。我的一位同学说,她调侃他们家一位小青年:“你写的这两个字,还好我看得快,否则一歇歇都要爬到门外头去了!”不过,这肯定不是我们在蛊惑人心,也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似乎已经成了非常司空见惯的事,且不说去饭店吃饭,服务员写的那份菜单,会让人倒胃口,就是办公楼里长得看似文质彬彬的人,或者是很漂亮、蛮有气质的人,让他们一写字,经常也会露馅的。不过更让人揪心的是,眼下好像也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家里的大人不会盯着孩子写好字,因为可能他们自己写的字也不怎么样。学校里的老师也不会像我们上学时的老师,让学生一三五写小楷。二四六写大楷,一直写到他满意为止。真不知现在的作业是不是都用电脑打印的,否则这一塌糊涂的字,老师怎么看得下去啊。这人生的第三张名片不知什么时候会被提到议事日常上来,真让人拭目以待啊。

一个人的三张名片,一张脸、一双手、一手字,都十分重要,脸可以美容,手可以养护,只有这笔字,必须靠自己天天练习,才能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件辛苦的事。可世人怎么会愿意经常花好几个小时去美容店美脸、美手,就不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练习写字呢?我搞不懂。

上下五千年啊,不知将来还会怎么样呢,或者都是图片,不要文字了呢。

年九月十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长里短的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