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互联网创业和想象的不同

标签:
it互联网科技创业移动互联网 |
http://s6/mw690/001jB5irzy6MrnRMX5je5&690
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不少,可能就会认为香港的互联网创业一定很蓬勃,其实正相反,香港本地的高科技行业的创业非常少。经常去香港,有几次住在红磡,离香港理工很近,理工往南,过了历史博物馆有个篮球场,有时候会在那里打球,同场的有不少理工毕业的,聊起来,毕业后考虑科技创业的几乎没有,没有人愿意去做一件前途不明朗的事情。
香港看起来拥有互联网创业的必要土壤,“1000M飞速却廉价的互联网接入”、“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谷歌退出中国大陆迁往香港”、“包括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在香港上市”、“全民已用上4G ”、“没有各种牌照许可证和审查”、“自由开放国际化”、“网络内容不需要先审后发”,可是这些仅仅是看起来很美,仅仅是看起来。香港很少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香港互联网行业,能够生存的就只剩下外包,而且还是依托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Green Tomato、Cherrypicks、MTel、InnoPage、AppTask,这些算是做的比较好的,规模也还是非常小。所谓的创新就是一方面拿着外包的收入,一方面做个试验型产品,一旦看不到明晰的前景,很快会被砍掉,整个香港的互联网创业几乎可以说没有,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很难赚到钱。
十几年前互联网泡沫未破的时候,那时候在香港任职网络工程师,技能和经验在中等偏上就能获得超过5万的月薪,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和行动。现在的技术毕业生收入甚至还比不上繁忙餐厅的洗碗工。
很多人会想,与其创造,不如想办法先收钱。这造成了香港的互联网环境比内地差很多,一方面是缺乏互联网创业氛围,普通香港人创富以前靠炒楼现在靠炒股;另一方面是香港与欧美市场没有隔阂,欧美流行网络服务已经能满足香港本地需求。所以内地很多的新兴互联网方向和实践在香港却比较淡漠,香港很少有人愿意将创业方向锁定在互联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类有极高失败风险、需要大量的创造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收益是预期收益,但香港人希望能看到当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