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用广度置换深度
(2014-06-09 10:43:16)
标签: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t |
周末几个朋友聊到,最近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反应大多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已经很久不正经阅读了。可事实是这几个朋友都是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每天都接纳大量的资讯,有不间断的阅读习惯。我甚至怀疑这个所谓的很久也不算太久,只是时间的度量单位变小了。阅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指的就是书籍阅读,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现在知识不再是阅读的唯一,快速获取资讯才是阅读的重点。科技的发展让阅读一路告别甲骨青铜,竹木简帛,今天阅读本身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轻盈与丰盛,图书馆是可以随身的。
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读完一本厚厚的书籍,大多数人只能抽零碎时间进行阅读,这导致阅读变得零碎。其实,大众阅读碎片化的萌芽早已有之。早先的《读者文摘》《报刊文摘》等文摘类报刊兴起就预示了社会阅读碎片化的到来。
现在更快节奏的生活和高速发展的终端科技让我们不得不把阅读时间打的更碎,碎片化阅读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是微时代,开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这类微阅读基本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这个新媒体时代很神奇,一天同样24小时,似乎比我们小时候要短得多,这必然导致我们做每件事必须更短、更快,也必然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同样的,我们的阅读生活,是这些快捷、短小、杂乱的内容,占了主要的部分。
微阅读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网络时代,信息的检索与查找非常地方便,因而就节约了大量查找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喜欢直奔主题的阅读。而当我们适应了碎片化的微阅读之后,也许就如同坐上了飞机。开车或者坐火车,我们会去欣赏沿途的景致,可是坐飞机就是为了能够更快到达目的地,但是对于沿途的景观就不甚了了。过于零碎的阅读,往往无法阅读和理解大部头的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当人们习惯于简单的转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会主动理解和阅读,这就很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用检索代替阅读和思考。
说到底,碎片化的微阅读,使我们的阅读生命不复处于整体之中,很可能阅读的深度不够,但却拓展了阅读的广度,让我们在同样的时间能获取更多的资讯,生命的蓬勃兴旺有了多样化的可能,这是一个无法避让的趋势,生命多了一种选择,但选择权永远掌握在个人手中(沈禄政/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