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一次回老家,虽然时间很短,还是给在同一个县城的三个同学打了电话。这些二十几年没有见的老同学。不联系也有很多年。因为这些年,结婚生子,离婚,离家千里到昆明做生意。同学也都失去了联系,2013年的下半年,某一天,突然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乡音浓弄。她问我:“你能听出我是谁吗?”我自然不能,当年毕业时,才18岁年纪,如今人到中年,声音中都透出很多沧桑,如何能听得出来呢。后来她自报姓名,是我的卫校同学玲,原来她是通过我在同城医院工作的姐夫问到我的电话的。老同学来电话,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通过她,我陆续知道了在同城的另外两个同学静和进的电话。再后来,也有在南阳的其他几个同学陆续打来电话,她们聚会的时候,一个个和我说话,感觉人生如梦一般。
思绪回到了当初的岁月,那时候,我们是一群有梦想的小护士。几个电话打下来,想到校园的趣事若干。那时候,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典型,闲的时候就是读书。当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不可能把逛街当成爱好。有一次的物交会,口袋里装着十多元钱,5元钱买了件花T恤,8元钱买了天蓝底白色圆点的布订做了一条茶叶边的裙子。还记得我在南阳的同学,买了漂亮的红色长裙和蓝色长裙,内心十分羡慕。那样的贫穷是无法讲品味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经常大包小包的买衣服应该是对少女时代的一种补偿心理吧。就好象那个笑话:等我将来有钱了,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我现在最大的花销就是买衣服了,春城昆明刚好也满足了这个条件,很适合我的生活。
还记得那时候有每个月有18元的补助,基本够我吃饭了。宿舍里最常吃的零食和有趣的吃法,就是大家各自躺在床上,一个同学去买面包,一毛五一个,小小的,豆沙馅的夹心。只要一个人开口,大家都让带一个来。
玲,静,进和我是同一个县里来的。所以关系非常亲密,会一起回家,一起去吃饭,有什么好东西一起分享。静性格豪爽,喜欢打篮球。玲爱好文学,喜欢写诗,还发表在校墙报上。进十分温柔善良,她生得苗条,下巴尖尖的。我又属于比较健壮型,毕业的时候我两个去照古装照,我扮公子,她扮小姐。这结有趣味的照片叫母亲和姥姥开心了很久。我们实习时在县城,住在医院的老房子里,我和玲偷偷用电炉做饭。第一次做面条,手忙脚乱地做好,两个一口气吃完说好吃,后来发现根本没有放油。进的家住在县城不远处,我曾经去她家吃过面条,放在是羊肉,很香……最近一直觉得我记忆下降了,看来有些事情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有些事忘记了是我们选择性的遗忘罢了。
这一次回家,抽个时间打电话约她们吃饭。她们都在县城里工作,马上就聚齐了。没有见面时,想了很多她们的模样。及等见了面,十分惊喜。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都没有走形。如果说变化,就是多了一些皱纹。她们一个在县医院,一个在公疗,一个自己开店做生意。温柔的依然温柔,外向的依然外向,爱好文字的玲,不再爱好文字了,她信天主教,面色安宁平和。她们看起来生活都很幸福,各自有两个孩子。我大姐送我去的,大姐说:“你的同学看起来都蛮年轻的!”我带了儿子去的,也见到了静的小女儿,一个小美女。对于她们来说,变化最大的是我,我不是当年那个土的掉渣,有点内向,一心只学习的女生了。我这个人不外向,也不内向。一群人聚会时,我可能会很文静,只是微笑点头。如果有适合的人,适合的话题,我会讲的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取决于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写过很多文字,做过很多工作的缘故吧。
很高兴这次的同学小聚,有机会再见我的同学们,追忆我的花样年华,如花岁月!也希望我的同学们快乐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