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只言片语3——读冯楚的《一个人的祖国》
(2018-08-17 23:04:54)
标签:
转载 |
当生活被寄予一种希望的时候,生活也就成为了诗写的某种具象存在,这对于诗人而言是充满苦难的,而这种困难也在成就着诗人的存在,一种被沸腾的激情所扬起的存在,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宿命。当我一次次地穿越《一个人的祖国》的时候,我都回到了那段岁月,目光伸向远方,远方正有星光点点。
冯楚的《一个人的祖国》写出了底层知识分子对于生活的坚守,在这里提到生活的坚守,并不是在强调生活所具有的物质性,对于冯楚来说,他需要的是对于物质化的生活注入自我的精神状态,通过注入的强调和诠释建立自我言说,在言说中面对世界,获得世界对个体自我的认可。无论这具有多么遥不可及的英雄主义色彩,是否会催化和影响冯楚所面对的现实和时代,这种精神至少是某种力量所需要的火种,预示着将在不断地触摸中最终被点燃。
就仅《一个人的祖国》的诗写而言,冯楚并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更愿意通过自言自说式的叙述,完成对自已成长历程的回忆、模拟和改写,满足对自我英雄主义情结的追认。所以冯楚并不需要被思想外在的牵引,他只在乎在不断的对回忆做出诗性强调,以自我做为具象,告诉别人,我这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举起了长矛,至于他的另一只手会不会握起盾牌,则取决于他是否会改变自我言说的方式。
与许多人将冯楚识为一个激进的“反叛者”不同,冯楚通过他的诗带给我的是一个“改良者”的形象,在他的诗中他以洪水泄放式的气势掩盖着某种不安和内心的小心翼翼,以非智性的有限性具象的外部延拓,尝试建立着基于所指丰满的面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方式,这是类同于练金士的选择。把自己放置在一个传统之内走向对另外一个传统的吸纳和接受,这直接构成了冯楚内在的诗性物化精神潜藏与对冯楚的诗写外部解构之间的巨大落差。
当生活被寄予一种希望的时候,生活也就成为了诗写的某种具象存在,这对于诗人而言是充满苦难的,而这种困难也在成就着诗人的存在,一种被沸腾的激情所扬起的存在,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宿命。当我一次次地穿越《一个人的祖国》的时候,我都回到了那段岁月,目光伸向远方,远方正有星光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