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诗是一门关乎心灵自由的语言艺术。
2、
答:从诗的表现特征上,存在南方诗歌的地域性,因为出生地的自然条件及风俗习性的不同,影响一个诗人对事物及语言的不同经验和发现。
3、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趣味性、鲜活性、世俗化、商业化、时尚性等特点。
4、是否存在“网络诗歌”?为什么?
答:不存在这种明显界定,只是载体不同而已,一个是写在纸上,一个是打在电脑显示屏上,但表达的符号仍然是文字语言,网上写诗还是采用语言而不是其他形式,网络语言还是语言符号。
5、网络对诗歌的主要影响(本质性的,还是主要是传播环节的)?
答:网络对语言的传播具有更随意更快速更自由的特点,当然,这是相对性的,因为网络对语言的限制一样存在。正因为如此,网络对诗歌的影响并不具有本质性的改变,诗歌语言自由表达的抵达与抗争及其终极价值,不因网络时代来临而消失。
6、你对广东新诗的主要看法?(现状、未来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等)
答:当下很难产生大师级的诗人和作品,这是与它的市场经济的开放和传统精神的保守分是不开的,一方面开放的商品生产交易,影响了人们对语言艺术的知觉,倾向于消费娱乐和感官剌激的功能,另一方面,人们对革命性的创新思维多有排斥,必然保持心灵自由的一种静止与平和。但诗人的偏执就是艺术的偏执(毕加索评拜伦)。从这种状态来讲,广东若要创造大师诗人,除非有一场新的革命来临,正如中国百年前的变法维新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广东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如流星,划破了沉寂的夜空。他们的艺术作品及其伟大的人格,至今还在烛照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麻木空洞和浮躁的物化生存现实。正因有这些本质上的历史深处的思想联结,中国诗坛上的伟大时代,必然还在南方的大地上出现。对此,我个人持有乐观的期待。
附
致广东诗人/批评家的公开信
尊敬的诗人/批评家朋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茂名学院)于2009年成立了南方诗歌研究所,本所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时期以来广东新诗调查与研究”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9GJ-06)。为了完成项目的调查工作,特请求全体在粤(包括广东籍和非广东籍)诗人和批评家予以协助。请在认真思索以后,以最简洁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卷,并填写一张调查表。我们将在调查基础上:1)建立广东诗人/批评家档案;2)对广东新诗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描写;3)对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4)将研究成果结集成书,并提交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广东省各种文化和文学管理部门。
请收到此信的朋友代为转发给您所认识的其它广东诗人。
深切致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南方诗歌研究所(负责人向卫国)
2010年6月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