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氏起源(九)

(2022-03-17 11:10:14)
标签:

转载

分类: 陈氏札记
原文地址:陈氏起源(九)作者:陈志平

三、入莆与定居

    早在汉朝,莆田己经有陈、胡、何等姓先人居住。陈氏先人迁入莆田后居住在九华山(紫霄岩),并留下许多文物遗迹。其后,西晋永嘉七年(313),又有陈英之子陈玄弼,官盱眙太守,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避乱,居兴化。唐总章二年(669),闽南发生土著少数民族动乱,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兵自河南固始入闽参与平乱。陈政病故后,由其儿子陈元光挂帅。陈氏祖孙四代一直在漳州担任最高行政长官,历经百年,对福建文化、教育和经济产生巨大历史影响,其子孙后裔分布各地。
  隋朝大业二年(616年),一个叫陈迈(585~658年,字斯征,行元一,是颍川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第十二世孙、太守陈解的长子)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唐武德二年(619),诏莆田置县,擢陈迈为首任县令,加车骑都尉,卜居城内刺桐巷,此为陈姓入莆田之始。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壑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当地百姓曾立庙祭祀。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陈迈的第九世孙陈本,唐咸通癸已科(873年)明经进士。他有5个儿子:长子陈棱、次子陈秩、第三子陈穆、第四子陈秋、第五子陈逖;其中,第三子陈穆的嗣子陈启由陈山析居泉郡西门派,第五子陈逖由莆田黄石桂岭塘南徙居晋江渎头世科。 陈逖(890~952年),字田远,号易斋,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状元,初授编撰,后历礼部司勋员外郎、郎中、翰林承旨。陈逖曾随安元信救上党,攻破夹寨,收复潞州,以功授校检司空。因受权臣赵岩排挤,被贬为雷州推官。后梁龙德二年(922年),陈逖抱憾称病返乡隐居,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卒于家,谥“文端”。他著有《田远诗话》五卷。陈氏族人在今原莆田县政府东侧建有祠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如居城关城隍庙前的“榄巷陈”,尊陈仁壁为派系祖;居城南木兰溪畔的“玉湖陈”,尊陈仁为派系祖;居仙游县象坑、象塘、象面、象碑的“五象陈”,尊第一代开族公陈禧为派系祖;仙游“侯峰陈”尊第一代开族公陈齐为派系祖;居灵川东沙的“浮山陈”,尊陈煌为派系祖;居涵江的“寿山陈”,尊陈淬为派系祖。
  莆田陈姓首登科第者为陈峤,唐光启四年(888)进士及第,官大理司直兼殿中府御史。其有文集数卷存世。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在王绪部下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跟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了姓军校,第一便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清《福建莆田县志》载:明景泰元年至七年(1450-1456),莆田县人陈定,由兴化府学贡,职授琼州训导。陈定后裔有迁入台湾者。明末清初,陈氏族人陆续渡海迁入台湾。陈云从,莆田县人。清雍正元年至十三年,岁贡,官授台湾府学训导,陈云从后裔有落籍台湾者;陈王捷、莆田县人,例贡录用,官授台湾府学正;陈曰耀,莆田县人,官授台湾府学教谕。陈定邦,莆田县人,清代武艺科试,擢金门镇游击。台湾陈姓现多分布在台北市的松山区、中山区、板桥市、台北县、彰化县、台中县、嘉义市、台南县等地,他们与大陆陈氏一样,都以颍川为堂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