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语之构想

2024-01-17 15:33:41
标签: 英语 汉语 中文 英文 文化

我只熟悉两种语言,汉语与英语。

汉语是我的母语,算不上专家,但也活了近40年了。英语更算不上好,但出国旅游、交个外国朋友都问题不大。

 

我不是语言学家,纯做个人思考及吐槽。不过若有什么方法能将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优点结合,我会非常乐意看到。

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保险说法),英语是最好学的语言之一。我们连那么难学的汉语都学会了,苦苦学英语多年、却依然很糟。除了缺乏语境的原因外,英语本身也有难啃的骨头。

 

从我已有的知识中分析两者的特性。不打算做到全面,点到为止。

 

英语自然有其好学的地方,所以利于普及

1. 固定26个字母。你可能会拼错,但不会不知道全部字母怎么写。

汉语的字形就太多了,有的很难写。感谢简体字(虽然繁体字更代表含义与传统)。

2. 发音与拼写的对应密切。容易相互反推。

汉字的书写与发音有一定对应,但例外也很多。我们有时看到一个生词,但若不能复制到搜索栏、都不知道怎么查到发音。(采用“X+Y是什么字”的方式)

3. 结构清晰。主谓宾补,祈使句,问句等。根据词的时态、语序,能轻松推出句子结构与词性,不太容易产生歧义。

汉语,省略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主动被动、时态比较模糊。有时达意即可,不是很严谨。

4. 量词简化。大多数名词可以用数量直接衔接,不需量词。

汉语中的很多量词并没有实际作用、且为绑定搭配(如一“匹”马),但既然有了可以彰显文化深度。

 

汉语虽然复杂,但也有其智能的部分

1. 同含义的不同词性转化简化。如名词华丽,转为形容词在后面加个“的”-华丽的,转为副词则在后面加个“地”-华丽地。转变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母词的拼写与发音。

而英语需加不统一的后缀变为形容词及副词,同样的后缀还可能作名词或动词,无论混乱。不少词在转换后,发音及重音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 字数(宽度)可控。几乎任何单一含义,都能控制在4个汉字内、很神奇。因此打字或电脑存储(字节)时,较为节省空间。

英文有大量长单词。由于只有26个字母、且需按音节组合后不重复,导致单词越来越长。在适配多语言的UI-用户界面时,英文版往往需预留最宽的长度。

3. 名词归类简化。如XX花、XX鱼。我们可能不清楚具体是什么鱼,但首先知道这是一种鱼。

英文的同类东西不易识别。如比目鱼flounder,乍一看不知道是指人还是鱼;红色red、黄色yellow,拼写上没有共性。

4.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简化。在形容词前统一加上“更”/“最”。

5.区分“你”与“你们”。

 

两者说不清是优点还是缺点的地方

1. 都有大量同义字/词。

这也许是文化展现深度、学者彰显学识的地方,但对于学语言的人只希望相同情况用一个词就好。人的需求越细腻,就会越需要有细节差异的词汇。

2. 英语可以通过which/what/who等结构,用一个后置的长尾来形容前面的主体。好处是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很多内容,显得高级。

汉语要做到相同的事情,可以用很长的定语,或是干脆拆成两句。说不清两者孰好孰坏。

3. 单复数。

英语明确单复数及不可数,汉语进行了简化。

个人觉得简化更好,因为前面已表明数量等,加s/es的区别便不重要。英语的做法很严谨,也不能说不好。

4. 从属结构。

 汉语,A的B,无论主题是人还是物。我妈妈,意思就是我的妈妈,这种简化也不会有歧义。

英文结构严谨,区分人或物的、不过也有简化趋势;同时存在’s及of两种结构、后者为逆向,有些乱。

5.同类词的概括范围。英语经常包含不同场合下的同类含义,而汉语更细分。

典型的如aunt与uncle,英语指所有阿姨与叔叔辈的长辈,而汉语对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单独的称呼。英语的称呼简单,汉语的称呼繁琐、但重视长辈。

汉语区分堂兄、堂弟、表兄、表弟,英文并为一类。两者相同对待的,是侄子/侄女。

6. 口语中都有大量省略。

对于熟悉上下文的人,在省略后依然可明白意思,不过其他人可能听不懂。不过在能达意的情况下,人更倾向于偷懒。

 

以上只是铺垫。如果有渺茫的可能,我希望在英语基础上结合汉语的优点,并诞生出更好掌握的世界语言

它会是这样的

1. 同含义的不同词性转化简化。

如名词美丽beauty,形容词就是beauty-ous,副词就是beauty-ly,动词就是beauty-fy。换个词根也同样是加ous/ly/fy,这样就不需要单独记每个词的转换方式,拼写及发音都保留。同时,英语字数过长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2. 名词归类简化。

所有同类名词后面都有相同的后缀或单词。如鱼类是fish,xx鱼就是xx-fish;虫类是insect,yy虫就是yy-insect。

3. 动词时态简化。

如无论什么时态的go,都用go、而不需went/gone等。根据语境去判断时态,明白意思就好。

被动语态,依然统一加ed、不变。

4. 单复数简化。

无论什么数量的名词,都不需要再后面加s/es这样的复数后缀。

5. 去掉一些不常用的同义词。这条争议会大些,因为是反文化的。

 

总体思路就是简化,这个过程注定会丢失一些东西

我不知道类似的构想有没有可能实现,也许唯有当超级AI认为需要更实用的地球语言,或是当我们与外星文明沟通时需要减低沟通成本时,相应方案才会被提出。目前权当空想。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