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中国如何突围美国的海上封堵……世言
(2015-03-29 16:32:35)杨先生对中国的周边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来自海洋方向的外部环境讲了四个问题,其中第二讲”中美两国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什么叫结构性矛盾呢?按照传统的理论叫新兴的大国的崛起必然对现存的大国形成一种冲击,产生挑战,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所以目前来讲,美国的战略呢我用一个词它叫战略目标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它不知道谁是它真正的对手和敌人。一会儿是中国,一会儿是俄罗斯,一会儿是埃博拉,一会儿又是伊斯兰国。但是经过各方面的反复地论证,特别是乌克兰事件之后,美国的决策圈曾经有一度有一种论点认为俄罗斯咄咄逼人,应该集中精力对付俄罗斯。但是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它认为俄罗斯只不过是暂时的咋咋呼呼,它没有后续。埃博拉或者ISIS,就是伊斯兰共和国它只不过是切肤之痛,用刀子割了手指头疼,而中国的快速发展崛起可能颠覆美国的领导地位,而中国则是一个心腹之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针对中国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所以在这方面来讲,我们必须看到美国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基于中国和美国这种结构性矛盾的背景的。”,第三讲”我们就看看中美两国海上力量的动态平衡,就是两国力量对比的平衡的变化刺激着两国战略关系的互动。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海洋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大,我们知道我们的能源供应95%以上都是通过海洋方向。而中国必然要增强必要的海上军事力量,以保障我们海上的通道的畅通,保障我们国际贸易通道的畅通。这样的话,我们中国海军的增长呢又引起了美国的焦虑,因为美国的战略哲学呢它要独霸海洋。在冷战时期,冷战时期美国是跟前苏联是争霸海洋了,美国的马汉是美国的原来的一个海军军官,担任过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院长,后来担任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提出了海权的思想。根据他的思想,一个核心观点呢,就是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世界。你看它这个马汉的思想它不但是美国海军战略,而且对美国的安全战略和整体外交战略哲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他阐述的这二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尤其是美国的马汉的海权的思想,很明确就是要”控制了世界”,有了这个目的,美国的战略目标根本不可能是处于”迷茫状态”的,充其量也只能说是美国对”控制了世界”这个目的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不自信了,但这与战略目标的迷茫是两回事,尤其是对一个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的专家而言,这更是相差甚巨的两个概念。
实际上,中美双方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新的世界格局抱持过往的立场、观点与做法,二是对双方的现实存在缺乏清晰的认知,最近的”亚投行”问题就充份说明了这一点,就整个新的世界格局而言,美国人显然有点不肯面对的意思,但中国却也未跳出原来一家独大的观念去阐述地球村概念下的经济体量的现实,以致在一个纯经济层面的问题上无法消除敌对意识,虽然在组建”亚投行”这个具体事项上来说,让美国人大失面子,但也令”亚投行”在规则制定与未来项目运作上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