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演讲的题目很中性,但其内容,却明显反映出当下中国体制内学者的通病,立场先行,选择性评判,其观点很难令人信服,没有多少学术价值。
从世界史这个角度看,文化永远都是对过去时的表述,文明才是现在时的归纳。伏尔泰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他看到的,只是中国当时的文明,而他的观点,只是一个远距离文字观察者的评论,他本人并未实际考察过中国社会现实,这就要考虑二个问题,一是影响这个外国人的并不是中国文化而是过去时的归纳,二是影响这个外国人的中国文明并非现在时归纳,而是过去时的归纳。这二个问题直接决定了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理解是不够的,所以,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实际上,张先生所列举的历史观和伦理观,都只是伏尔泰在与神学思想斗争时的工具性应用罢了。
另一方面,张先生说的欧州人花白银向中国单向购物问题也应理性的考虑一下,这种单边贸易,用现代济学观点看,根本就是对中国财富的掠夺才是,而且理论上讲,这是一个国家停止发展的表现,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中国文化,说到底就是农耕文明的现实反映,一但进入工业化社会乃至信息社会,它势必需要应因社会变化而予以调整,尤其大陆经文革一役,现实点讲,已很难对现实化有个好的表述了,所谓“老祖宗的东西”这说法,实际上已含有“我现在才发现”
的意思里面了。说重点,中国现在是处在个现代中国文化的成长阶段,新中国文化已式微,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都是外来文化,我们倡导的中国文化,只是被我们抛弃了的老祖宗的东西罢了,在这方面,我们的优势只在文字上而已,并没有多少思想沉淀的优势。
凤凰台的小编说:中国的衰落,也验证了一条发展真理,文明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不断强大。……这话说白了,就是说,过去中华文明,是已不足以称强大的文明。于是问题了,现在的中国强大了,但文化还是百多年前的文化吗?
个人认为:工业化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文化,是价值观文化,其文明,就是普世价值观。中文化,是伦理观文化,中华文明中,人生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它对于没有生存压力的社会来说,会是个普适的价值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普世价值观仍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主流认知,而中华文明中的人生观,它的价值观普适范围,仍有待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