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来: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宋明理学概说……世言

(2014-10-15 23:11:07)
标签:

佛学

        应该说,对儒学的认知有了更明”晰的表述。宋明理学在宋代开始对儒家学说自体有了一定的争论,这争论是先秦儒学无法适应社会后的一个生存选择,先秦儒学以伦理纲常为建构,它以为人君安身立命寻因由,为社会有序存延设义理为己任,故有替天行道之说。然而,社会却不断发生改朝换代,纲常之说常为笶谈,盛唐佛教传入,修行之说更近常人安身立命之需,儒学日渐式微已是不争。到南宋,这个道学开始慢慢分化,其中有些理学家就倾向于更普遍地用理学这个概念来替代道学的概念。

        理的概念至少有四种,第一个就是天道。天道主要讲的是自然法则。第二个就是性理,所谓性理是指的人的道德本质,每个人都有人性,人性就是本质,所谓性理就是把理作为人性的本质,那这是性理的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物理,今天我们从中学开始学的物理,其概念就直接来自于宋明理学,因为宋明理学很强调物理,物理就是事事物物中所存在的那些事物的本质、规律。最后是意理,意理就是指社会和人生的道德的原则,道德的法则。这个天道、性理、物理、意理,它们是统一的,统一在儒学的天理这个概念中。

        理学之于儒学,有二个新开,一是虚的言述,从道家借来太极之义,创太虚即气的宇宙论,由而从太极论人极,重光圣贤之学;一是实的倡导,所谓“横渠四句”, 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难看出,理学的天道,已无法用儒学原来的天伦概念来解释了,于是理学发展出了“天者理也”,“性即理也” 两个命题,再往下,在格物穷理这方法论上又开出“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心学,从而踏上了近代哲学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