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绍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是阿拉伯人非常需要的……世言

(2011-12-11 21:13:11)
标签:

杂谈

    这题目让人觉得有点文不对题的意思了,因为讲的主要内容其实是阿拉伯大变局所具有的内生性特征,戓可以说是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不管怎样,李先生对阿拉伯世界做了个大梳理,让世人,尤其是中国人对阿拉伯世界有了更清晣的认知,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李先生首先告诉我们:阿拉伯世界,从地理上讲,包括西亚和北非,叫大中东。生活着五大民族,即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伊朗)、突厥民族(土耳其)、犹太民族(以色列)和库尔德民族。阿拉伯世界一共22个成员国,在北非这一带是10个,这10个就是包括马格里布五国,就是我们看到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这五国。还有就是埃及、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是刚刚独立的)和个苏丹。还有12个国家是在西亚这一带,西亚这一带海湾,也就是波斯湾,也叫海湾,海湾有六个君主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特尔、巴林,还有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门,还有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现在还是国家)。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叫做阿盟的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大帝国,时的版图曾经囊括欧亚非三大洲。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大概有几十年不到一百年,很快就分裂了。分裂以后后来14世纪、15世纪,奥斯曼帝国起来了,那整个把这一片土地征服了。就是原来阿拉伯帝国囊括的这些土地,全部让这个奥斯曼帝国接管了,征服了。奥斯曼帝国虽然作为统治者,但是却被它统治的阿拉伯这片土地的文化所征服,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接受了这个伊斯兰教,所以整个统治了这么大一块土地。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阿拉伯就被分了,后来组成阿盟的这22个国家,就源自斯曼帝国的各行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上被欧州殖民化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阿拉伯世界寻求民族复兴进行了三次尝试。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的,以纳赛尔革命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复兴的努力。第二次是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当然伊斯兰复兴运动后来还走进了这个极端,就是拉登现象,基地组织现象,国际恐怖主义走向了这个极端。这一次的阿拉伯大变局,实质上它是要解决阿拉伯国家不发展的问题。

    阿拉伯这场大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李先生认为,内因是政治上阿拉伯世界是两种统治方式,一种就是世俗的政权,强人长期独裁,卡扎菲43年的统治,1969年上台,穆巴拉克30年,这个本阿里1987年上台,这是一类政权,而且这些政权还有一个共性都是希望子承父业。另外一类政权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这样的国家呢,在阿拉伯世界有八个,六个集中在波斯湾地区,海湾,就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另外还有两个君主国家,一个是约旦,还有一个北非的摩洛哥。这些国家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制。

    经济上结构非常畸形。阿拉伯世界经济结构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说在海湾这六个国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国民经济80%、90%依赖这个东西。那么有油气资源这些国家非常富有,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大量地使用外国劳工。卡塔尔160万人口,本国人口只有20多万,五分之四的人口是外国人,像科威特、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四分之三是外国人,那么像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这样的国家三分之一,总人口三分之一是外国人,拥有量的雇佣外劳。那么这一类国家虽然这么富有,但是本国人口劳动力的就业率却非常低,失业率高达将近30%。另外一个类型的国家,就是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又没有工业化。阿拉伯世界今天的工业化的程度,比40年前还要低,低于1970年,也就是说40年来它工业化程度不仅没有长进,反而萎缩了。这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何以为生呢?以埃及为例,埃及经济是四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是侨汇收入,大量的埃及人在国外打工,在海湾国家打工,汇回国内的收入,第二大收入是旅游业,第三大收入是苏伊士运河,过河大家要交钱,第四大收入就是最近一些年,埃及发现了少量的天然气,它出口一些天然气,这是这类国家,这经济结构非常畸形。

    再有就是社会问题,贪污腐败极为严重,贪腐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是在阿拉伯世界尤为可怕,在埃及贪腐过去是公开的。贫富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以埃及为例,三年前埃及的人均GDP和中国是相当的,人均3000左右,但是埃及自己的统计数字4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即有40%的人一个人的一天的收入不超过两美元。阿拉伯世界人口出生率也属极高,竟然达到五倍于中国的水平。

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情绪、民族意识还受到了强烈的扭曲。

    而外因,李先生认为不外乎两点,一是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系,二是和网络媒体的这个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李先生的阐述中,显然忽略了文化层面的因素,伊斯兰教义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传统文化的核心,而面对当今资讯大流通的现实,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阿拉伯世界宗教与世俗的观念冲突,显然也是这场大变局的重要动因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