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流行病这样东西对人类来说仍是个与大自然赌命的事。客观上讲,人们现在在抵抗流行病带来的危害时所做的努力,基本上都符合理性的要求,但自然界是个动态的存在,它本身也在不断地生成一些新的自然物,一些新的存在,一些对人类而言也可称之的新生成的未知物,而聪明的人类也在努力作出一些他们认为是合理的选择。
对于新病毒,其它国家的话早就发现过,美国就发现过,巴西也发现过,而中国在六七月份就发现过,但是为什么没有那么报道呢?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变异是属于我们人类可以容忍的变异,人们会认为,只要它不对我们,不造成更大的杀伤,它对我们的治疗方案,没有影响,它对我们的抗病毒药物使用没有什么干扰,它对疫苗接种政策也不构成挑战,那么,是可以将这种未知物视为普通病毒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基于人类对自身能力是有限的这个认知而作出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用曾先生的话说:这些变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但是现在为止,它没有构成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只是加强监测,继续看看它是不是向哪个方向发展。
当然,人们并未将眼光简单地停留在监测这两个字上。人们还会对监测这事作进一步的评判,对流感病人的监测,病例监测,它可以整体反映流行病的趋势。但是我们国家的监测体系直到现在还没真正建立起来,现在这个流感死亡人数,我们国家的,只能反映趋势,不能反映真正多少。这是现在这种统计方法决定的,它不一定是瞒报决定的。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死于流感的人,都做出实验室诊断来,没有这种可能,也没有这种必要,实际上也做不到。流感死亡统计,是基于诊断的,医生只要是诊断流感,诊断肺炎死亡的,就算一个,不一定做实验室。而现在这个数字,所统计的只不过是那些我们发现他得了流感了,给他做实验室诊断了,完了这个人死亡了。这只是实验室监测这部分,这部分死亡实际上只是流感死亡的一小部分。不过,如果把这个数字要当成都是瞒报了,同样也不客观,因为这只是统计方法不同的结果,现在这种监测只是为了反映趋势,并不是为了反映真正多少。重要的是,学界、政府和民众对此都应抱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个现实问题是,实际上中国和全世界这次流感大流行,都有一个软肋,就是医院的就诊能力不足。所以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减少损失。人们知道,要采取一些措施,也就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抢救,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才是应对甲流成败的关键。第一个措施是接种疫苗。可是中国的疫苗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中国尽力做,如果疫苗能够接种到10%,就很了不得了。疫苗不能完全种,那么只有另外一条措施,采取就是宣传教育。让老百姓自己给自己通过我们的行为给自己建立免疫屏障,特别要是关注它的传播途径,曾先生在四川开展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流感是经过飞沫传播这途径而不是空气传播。可惜的是这个重要的防范依据并未成为政府的宣教重点,也许对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现在统计出来的死亡数字太低,看不到真正大流行的趋势,而且,当作为流行病专家的曾先生也说出“希望把这个局面拖到春暖花开,让气候的变化帮我们终止它的流行”这种话时,人们对甲流的担心自然也就大大忪懈了。实际上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事人力不可免,但它总会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