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滇庆: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世纪大讲堂之另言

(2008-07-16 20:35:33)
标签:

杂谈

徐先生登报道歉一事,成一时社会新闻。说实话,他为何要道歉,为什么事道歉,一直未太在意,大约深圳楼价环比确实有下降吧。但听过这次演讲才明白,从学术上看,其观点主体上并没有错,因为他是从金融角度来分析的,而金融是以国家经济为对象的,所以在这一块他的观点与经济状况比对之下,基本上是能正确反应现实的。但对于楼市,他作的是断言,这就有了问题。金融理论(或叫经济学观点)的对象是宏观尺度上的把握,在这一块,他的观点及评判方法是恰当的,而具体到某个专业市场,就有可能出现多变的市场要素而导至的短期效应背离宏观市场预测的情况,所以徐先生的断言,在学术上本就不慎,市场也就回报了他一个尴尬。

当然话还得回到楼市上来说,他的误判到底错在哪里?我想起码有两点。首先是关于“热钱”的认定,当大家都已直觉地意识到楼市出现“热钱”效应时,徐先生却书生气十足地告诫大家:热钱是有定义的。他说,只有那些能短期内高速进出一个国家的钱才叫热钱。的确,按定义,楼市与热钱根本就不相干。不过,他忘了,定义只是为了统一认识,对需要重新认识的事物而言,旧的定义是毫无意义的。楼市不是国家,但同样的问题是大量资金的涌入,这些钱从金融的角看虽然也可以理解为“肉烂在锅里”,但从楼市看就的的确确就是热钱,因为在对经济的影响力上,它对楼市的冲击与对一个国家的冲击,其性质是一样的。用“定义”来否定的它的存在是容易的,但无视它的存在才是真正可笑的,深圳楼价的高,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随着投机获利的下降,这些资金的退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去研究投机获利的市场成因,当然无法对市场价位作出准确的判断。第二点是对这些钱的退出可能性判断,徐先生认为由于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退出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表面上看有道理,但从当前大环境看是有问题的。这些钱就国家而言不属热钱,它不可以随便跑出国境,但跑出楼市却是不受限制的(现实中则更多的表现为不入市),这是其一;没有更有利的投资渠道不假,但离市不仅是逐利行为,同时也可以是避风险的行为,资本持有人可不想在没有高回报预期的情况下把钱放进风眼里。深圳楼市泡沫是不言而喻的,而市场(包括股市)除了对运的期待外,一直没有利好的因素出现,楼价上升根本就找不到支撑点,而没有楼价上涨空间的楼市对这些资金来说,除了风险,是没有吸引力的。这种情况下,持币就是最好的投机策略,而楼市却不能因此而“停盘”,开发商怎么办?抗的住的抗,抗不住的就只能降价。

而徐先生另一个观点也许也是他这次“错判”的成因。他主张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国民的住房责任,因此他要说,政府若不承担责任,楼价只会升,不会跌。说法上虽然有点意气用事,但却直指国策之痛。值得称道。而他开给开发商的求生秘籍——开放股权,却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性问题:老板,你想独自死撑到底?还是与别人分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