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国学圈网友风影有痕《中医是一种对潜意识进行猜度的学问》

(2008-02-28 18:03:09)
标签:

杂谈

 

    对文章标题,基本上是认同的。但对文内的许多具体观点却有异议,详述如下:

由于中医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天人一体,实(在)意(识)相间的起点之上,所以要想在人类的认知水平还有相当缺陷的时代(包括现在),系统解读和完善中医(黄帝内经)的理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以作者给出的条件,系统解读和完善中医根本就无从谈起,不知这里是否也代表了作者的对中医的基本立场,但这个表述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中医对自已的定位从来就不怀疑,因为诚如作者所说,它是基于一个伟大的猜想,如果连这个猜想也要怀疑,那可就比方舟子还方舟子了。问题只在于作者思维中的一个缺失,天才人物和普罗大众之间的那些聪明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从业)人员。正是他们在不断地验证着伟大猜想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延续了猜想数千年的生命力。今天,科学告诉我们,猜想与历经数千年的验证所构成的事实,在形式上并不符合人们对“科学”在形式上的要求,所以当方舟子说中医不科学时,传统意义上的中医的确难以回答。作者的表述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舟子会告诉你:不能系统解读的东西,还是不科学。为什么不告诉方舟子,千百年来验证也许证明这个猜想就是“科学”,但肯定证明了它是合理的,有效的。

近千年来中医一直停滞不前,为什么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中医是天才人物的天才发现,所以决非一般普罗人能够理解和释读的。请问《黄帝内经》从其神秘的出现开始,有没有一个人的一部著作能够全面超越它的眼界,它的内涵和它的深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数百位卓有成效的“医圣”,但他们无不是在《内经》的荫蔽下,以自己固守其成的智力和微薄的能力(相比于《内经》作者的天才思维和能力)疏浅的重复着前人的足迹。没有一个具有开拓天才的中医领军人物,就是中医数千年来停滞不前的第一个理由。

    可以想一下,系统解读和完善在今天都不容易做到,这以前又怎么谈的上超越?换个角度可能更清晰,中医是个实用的需要,要超越,得先有批判的理由,在没有西医的年代里,拿什么作批判的理由?西医进来了,人们有了批判的理由,有了超越的条件,事实上,人们正在一个个具体问题上超越传统中医,当然,的确未看到一个具开拓天才的中医领军人物,因为真正要从医理上批判中医的方舟子们也才几年的事,想超越的人还得奋斗经年才有可能。

    如果作个换位思考,今天的西医又该算是停滞不前呢?还是需要被超越呢?

第二, 能够在荒古时代就把“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保命全形论》这样“天人合一”的道理记录下来,并且总结出一大套疗病养生的鸿篇巨制,决不是普通思维能够完成的。上古中医揭示的中药学说、经络学说至今无人能够完整的破解就是明显的例证。就象现代医学离开现代科学技术就无由发生和发展一样,中医理论揭示的生命内涵至今还缺少一种能够在全面理解内经思想的基础上突破现今思维方式的力量以及相应的技术能力的支撑,所以要想有一次伟大的突破,还需要等待人们理论和技术领域中的天才突破。

    这个理由有点含混不清。是说现代人没有古人的天才思维呢?还是中医理论揭示的生命内涵缺少一个什么东西呢?当然,客观上的确需要理论和技术领域的突破。不过这好象与中医近千年停滞不前的原因无关,它只是想突破现状而必须的条件。这里还有个思维误区,古人的天才思维得到的东西只是一个“伟大的猜想”,而今天的科学要做的是对猜想的论证,把猜想还原到科学,然后才是新的猜想,而不是简单的对旧有猜想的伟大的突破。

    第三, 多层次的意识场是一种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是一种无法证实的存在,就象中医使用阴阳和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界的存在态与生命体内的各种生命构件相联系,演绎出生命构件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和“过与不及”,“阴平阳秘”的关系一样,也需要有一种共同约定的认识基准。人生有代际,文化有传承,要想在一种历史文化的范围内达成完全的共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好象更谈不上是中医停滞不前的理由了,所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