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杂谈 |
傅先生在对儒学的研修里,有一样他专门作了讲评,一般以为《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源之于孔子的思想,但付先生认为,孔子只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我想应该认同他这个观点,因为除了后人各自的立场解读,客观上有个文字字义的明显区别,而且这个区别还不能用古今汉字的不同含义来解释。而就对人的本性而言,孔子用“相近”来表述,应当说比直接认定本善或本恶都更为现实。这两天在与李风华先生探讨相关问时也曾谈及善恶观的问题,因为说的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我用了“欲望”这个概念来表述,就是要顾及到人性之本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是,不确定性在文字义上比“相近”具有更大的解释空间,而这正是对人类对自身本性的认知俞来俞复杂而作的精确表述。
后一篇:笑问东海一枭先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