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纪大讲堂之另言——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2006-07-26 15:46:47)
分类: 世纪大讲堂之另言

   相对主义确实会令感性的文学家们困惑不已,因为相对主义是辩析思维的求知方法,它恰恰就指向“它就是能感觉到,是不需要证明的,这就是常识。”这个命题。问题出在这个命题是个无条件肯定句(文学的本性使然,是否应当检讨则另当别论)而不是个陈述句,如果把这个命题转换成“它是我们都能感觉到的,但无法用人为的方式予以展现的,我们把它归结为常识”,是不是可以回应相对主义者的诘问呢?

思想家的天性就是希望达到最高境界,但这个希望在现实中只能是个悖论。人从那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精彩的回答有二个,一个是霍金的大爆炸说,一个是老子的“无”,但究其根,爆炸之前不可知,“无”则并非相对于‘有’的那个‘无’,而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在哲学上属于一种假说。由此可见,科学和哲学其实也要面对相对主义,它们的根本性回答是二个:一是有条件的肯定句,且条件虽然不具真实性但却在逻辑上具有唯一性;二是命题要解决全真的“知”,而人类只能给出“现在时”的答案,因此“有条件的肯定句”在逻辑上是圆满的。所以我想曹先生只须把持一个基本理念,文学是对人类发展有用的,即可从思辩回到现实。还用曹先生的例子,我讲有“道义”,是二个理由,一是常识,二是这样讲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你质疑“道义”的存在,你的质疑对社会有用吗?剩下的事,就是各自践行自已的信念。相对主义只是思想者追求深刻的一种方法,本身并不深刻,它完全可以以另一个面孔出现,比方说你喜欢有情调的人,而你又说不出“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崇高、朴素、高贵、典雅、舒坦、柔和等”这些词,那相对主义就可以直观地告诉你,别象个打工仔,也别象个哲学家,瞧,基本概念出来了。

中国文学粗鄙化与不愿正视美,远远不单是文学界中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无法用美这把尺来度量我们的思想,我们仍然喜欢美的事物,但生存的现实却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抗拒或迥避爱美之心。如果说粗鄙化是作家媚俗以求利所致,那不愿正视美的深层原因就是中国当今社会道德体系的缺失。当然,就社会发展而言,文学也存在一个如何从“让人感动”到“给人感受,让人感动”的观念上转换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