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有的点心
(2025-04-07 04:52:18)分类: 我爱上海 |
从去年12月开始,我陆续发了一组漫谈中国美食的博文,谈了面食、米粉,还谈了馄饨与水饺、包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一方水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因而影响和哺育了一方的人民。我的家乡当然也有自己特有的美食,本篇准备着重谈谈上海特有的点心。
很多年来,我的早餐基本上是泡饭配乳腐、酱菜,外加两个包子、一杯牛奶。但有时候也会外出换换口味,上海早点的品种是非常丰富的,耳熟能详的是所谓的“四大金钢”——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也有外地人不大了解的一些品种。这里,不妨择要说说:一是“老虎脚爪”,一种甜烘饼。它因将和好的面团,揉搓成圆状,再在上面分切三刀,呈现老虎“爪子”的形状,故而得名。它据说起源于扬州一带,但上海人颇为喜爱,上海的“老虎脚爪”上还常常刷了一层糖。二是“蟹壳黄”,一种烧饼。它经火炉烤熟后,形如蟹壳,色似蟹黄,故而得名。它有甜有咸,甜的以白糖猪油为馅,也有的放上玫瑰、枣泥、豆沙;咸的以猪肉丁为馅,也有的放上蟹粉、虾仁等。三是“油墩子”,一种油炸小吃。它以调稀的面糊,或用豆沙馅,或加葱花、萝卜丝、猪肉(有的再加一只河虾),分甜、咸两种,再放入油锅炸成。四是“包脚布”,一种名字奇特而且俗气的蛋饼。它将面摊成薄饼,再在里面放上鸡蛋、油条、甜面酱或辣酱,再撒上葱花、香菜碎、榨菜碎。“包脚布”的摊位往往与“四大金钢”的摊位或商店相随,因为“包脚布”的油条最好刚刚出炉,这样吃起来感觉“外软内脆”。上海的点心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点心品种,现在已越来越少见了,特别是“包脚布”更是近乎消亡了。
上海的郊区也有不少特色点心。譬如崇明糕,它由糯米和白米按一定的比例,通过浸泡、打粉、和料(在粉胚上放上红枣肉、核桃肉、蜜饯、豆沙等)等工序,最后放入蒸笼内蒸熟。崇明糕一般制成圆圆的一大块,可以切片吃,也可以放在酒酿汤中吃。我的一位表弟,妻子是崇明人,每年春节前,他们都会给我送来自己做的崇明糕。类似崇明糕的特色点心还有高桥松饼,它产自浦东新区的高桥镇,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
我家所在的虹口区有一家创建于1953年的虹口糕团厂,几十年来坚持生产上海人爱吃的小吃——糕团,什么条头糕、双酿团、金团、芝麻糕等,确实难能可贵。它并开发了一种新的点心品种——年糕团,奶香糕团里包油条,也很受人们的欢喜。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有些外来的美食也会在这里得到改良和发扬。譬如蝴蝶酥是最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糕点,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松脆香酥,具有浓郁的黄油香味。它引入上海后,上海的一些商家匠心独运,不断对它进行改进,其中以国际饭店最为用心,常见的蝴蝶酥的翅膀部分是扁平的,而这里却设计成了立体拱起的形状;此外,国际饭店的蝴蝶酥除了常有的品种外,还开发出了芝士蝴蝶酥,所以最近几年来它的蝴蝶酥已成了网红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