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繁多的包子
(2025-03-03 05:07:52)分类: 谈点文化 |
不久前,我陆续发过几篇漫谈中国美食的博文,谈了面食、米粉,还谈了馄饨与水饺,但还觉得意犹未尽,因为中国特有的食品——包子也非常好吃,深受人们的欢喜。包子在上海及江南地区又叫馒头。
我也很爱吃包子,几十年来,我的早餐总是泡饭配乳腐、酱菜,外加两个包子、一杯牛奶。我吃的包子是超市买的,而我有的朋友还喜欢自己动手,做成豆沙馅、枣泥馅、牛肉馅的,还常常发到微信群里,自娱自乐。正因为上海人中爱吃包子的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上海的销售包子的餐馆为数不少。
上海或者说江浙地区的包子还有变异的品种,就是生煎。厨师将包子的表层刷上素油,放入油锅中去煎一下,等快熟时再在包子上洒些葱花和芝麻。上海人吃生煎时爱蘸着米醋吃。上海生煎已经涌现了一些成熟的品牌,时间久一点的是大壶春,创建于1932年。另一家小杨生煎创建于1994年,但发展势头很迅猛,市区遍地都有它的连锁店。最近几年,小杨生煎并推出了包子的另一变异品种——锅贴,它似乎是将水饺煎着吃,但锅贴与煎饺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少不了煮的工序(或先煎后煮。或先煮后煎)。相比生煎,我更爱吃锅贴,因为它底部酥脆,上面柔软,口感更佳。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地美食层出不穷,包子也各有千秋,令人难忘。我最早品尝到的外地包子是在扬州。我首次造访扬州时还很年轻,主人邀请我去吃早茶。扬州的饮食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有些得意地介绍扬州人是“早上皮包水(吃早茶),晚上水包皮(去浴室)”,他们的确很会享受生活。早茶的品种十分丰富,包子就有蟹黄汤包、三丁包(用鸡丁、肉丁和笋丁一起做内馅)等,主人并说吃包子时,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有套程序,讲究得很。
中国包子中知名度最高大概要算天津的狗不理了。它创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8年),有160余年的历史了,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2017年,我和胞弟前去天津探望亲友,表哥表妹表弟联袂设宴于“狗不理大酒楼”,为我们接风。筵席上的菜肴很丰盛,其中的点心当然有狗不理包子,每个包子都是18个褶,外形美观,内馅松软,鲜香美味,确实不错。
我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各地游览时也尝到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包子,譬如广东的叉烧包、河南开封的灌汤包、新疆的烤包子等,品种繁多,不胜枚举,似乎舌尖上至今可以感受到诱人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