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也有“钉子户”

(2024-06-10 05:54:16)
分类: 时事漫笔

近日,我在网上浏览到一篇题为“拜托,别再炒作‘高考钉子户’了”(作者:徐林生)的文章,颇有同感。该文首先介绍了两位“高考钉子户”:四川眉山出生于1967年的梁实,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均以失败告终。去年高考总分424分,距离二本线34分,远低于一本线。”广西防城港36岁的唐尚珺,“已参加15次高考。与梁实高考成绩没上分数线不同,过去十多年,唐尚珺多次达到一本、二本分数线,曾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但均被他放弃,一次次选择复读,因为其‘小目标’只有一个——考上清华大学。”

该文对“高考钉子户”持批评的态度:“批评其浪费高考资源,不利青年人才培养;被怀疑动机不纯,是‘为了奖金而复读’;疑似利用媒体刷存在感,欲罢不能,上演‘高考秀’;被指性格过于偏执、错失就业良机,毫无仿效价值;容易引发亲人间矛盾,不利家庭和谐;挤占公共舆论空间,浪费媒体资源”,等等。该文还指出:“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媒体不再关注、跟进报道,梁实们还有还有多大走进考场?多元文化社会,人人都可追求‘诗和远方’,但直面现实、接受平凡者并非懦夫,而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的人算不上真勇士,再长的跋涉也有抵达终点之时。”

我完全赞同该文的看法,我在自己以前的博文中对唐尚珺也提出过类似的批评。其实,我们社会对于“高考钉子户”基本上都是予以否定的,早就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刻舟求剑”的心态。

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年轻人为何要参加高考,即高考的“初心”问题。直到今天,高考仍然是难得的,相对公平的选拔机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当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凸现。但无论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业的机会还是要相对多一点的。同时,接受高等教育,有助于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思路变得更加开阔,认识变得更加深刻,这对于他(她)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大有帮助的。当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考上大学,或者说并非所有人都考上985221大学。年轻人参加高考时,未来能上怎样的大学,或者上不了大学,其实已基本定局,高中时成绩很不理想,高考时超水平发挥,完成逆袭,或者高中时成绩很好,但高考考砸了的情况,不是没有,但都是极个别的。需要说明的是,即使上不了大学,也决非世界末日,但可以去高职,或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就业,只要勤奋,未来的人生也是有出彩的机会的。

总之,高考是人生走向成功的一个通道,但并不是唯一的通道。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帮助年轻人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有什么理由长期占据这个通道而走不出去,这岂不是笑话?人的一辈子,难道不需要工作,不创造财富,而只是参加无休无止的高考?

          2024610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