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辅助执法
(2024-05-20 05:07:41)分类: 我爱上海 |
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市公交交警总队在高峰时段拥堵常发路段,试点使用半空中的无人机俯瞰和巡视路面,及时掌握各类道路交通情况,拓展交警视野,辅助交通执法。这样的做法已经收到初步的效果。
上海市交警部门表示,超七成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之前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而且还是追尾、变道等交通事故的“催化剂”。由于这些行为主要发生在驾驶室内,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和取证,给民警执法带来难题。
如今,上海交警部门通过无人机巡逻拍摄取证“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手段,已开始在上海交警的日常管理中应用。由于无人机灵活、机动、俯视的特点,解决了取证难的问题。民警可以利用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迅速对一些驾驶过程中手持手机放于前面持续观看,并有“双脱手”,或另一个手夹着烟等行为的驾驶员进行了处罚教育。同时,以往由事故发生导致的交通拥堵,民警很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现在,盘旋空中的无人机能实现“秒级”响应,第一时间提供事发画面,精准掌握事故的形态、影响的车道,为后方指挥台安排警力、调度牵引车等提供依据。
我觉得,这是上海警方又一次运用科技手段来维护民众的安全,希望它能广泛推广,收到更大的成效。我曾看到过一则资料,上海警力的数量仅占常住人口的万分之21,在全球一线城市中是最低的,但有的外媒曾将上海评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固然离不开上海几万民警,以及辅警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得益于对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这其中就包括广泛运用电子监控手段(此外,上海不少的小区已升级为智能安防社区),来预防和治理犯罪。因此最近几年来,上海的刑事案件、盗窃案件都显著下降,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暴恐袭击持续保持“零发案”,上海市民的安全感日益提升。
我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上海警方已经确立“人力+科技”的管理模式,并已成为新常态。无人机辅助交通执法,不过是一个新的例证而已。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因此希望这样的模式持之以恒,从而让上海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