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玉麟亦
王玉麟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19
  • 关注人气: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说明成祖朱棣

(2023-09-18 05:51:42)
分类: 谈点历史

最近,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在央视的“百家讲坛”开讲“国史通鉴.明清时代(上)”(共14集,已于本月15日讲完),引发了我的兴趣。他对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给予了高度评价,讲朱棣的一集就用了“远迈汉唐”的标题。当然,“远迈汉唐”一语引自清人编撰的《明史.成祖本纪》,其中称颂朱棣治下的明朝“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4个儿子。他出生于公元13605月,是靠着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的。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稳坐江山,在位时就将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朱棣10岁就被封为燕王。他在与蒙古残部的战斗中曾立下功劳。朱元璋原先所立的太子朱标死在自己前面,所以太子死后便由太孙继位,史称“建文帝”。此后,藩王日益坐大,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谋削藩,并先后削去了几个叔叔的王位。朱棣感受到了威胁,便于1399年在北平起兵反抗,并挥师南下,经过几次大战竟然消灭了南军的主力,于1402年攻克了首都应天(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坐上皇位。

我以前看过的一些历史书,对朱棣贬多褒少。吕思勉所著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中这样评价他:“成祖是个暴虐的人,当其破南京时,于建文诸臣,杀戮甚惨。后来想迁都北京,营建宫室,又极扰累。在位时,北征鞑靼、瓦剌,南平安南,又遣郑和下南洋,武功亦似乎是很盛的。然而太祖(朱元璋)时所定的北边防线,到成祖时,规模反缩小了。”梅毅写的《纵欲时代——大明朝的另类历史》中这样写道:“深入细致地研究明代历史,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惊人结论——虽然明朝之亡追根溯源是亡之于万历,但一切深祸至忧皆肇自这位‘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的文皇朱棣。”因为“对内,明朝正是从朱棣起开始大用太监。”“对外,朱棣主要防备蒙古,尽坏朱元璋边疆政策的成制。。”“致使东北无边备强兵,边疆严重内缩,山西等地逐渐失去屏依。”

当然,给予朱棣高度评价的并非始于方志远。不久前,我在网上浏览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明成祖史论》等书的毛佩琦写的一篇题为“是是非非明成祖”的文章。该文开头就指出:“历代皇权易位,不乏倒行逆取者,但是没有一位像明成祖朱棣背负了那么多、那么久的骂名。唐太宗逼父杀兄,夺得天下,很少被人提起,至多也是一笔带过,反倒以盛世明君标榜青史。”还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常常是不论私德的,特别是对大人物;公德、私德都是给小人物设置的。多少占据大位的帝王将相,私德不堪,史书却忽略不计。”该文对朱棣的评价甚高,说“他执政二十二年,可谓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运筹于殿廷,鏖战于疆场,无一刻以自逸。”“明成祖朱棣堪称是一位大有作为的雄主,不用说在明史上,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朱棣长谋远略,其为政、勤政,有符于太祖。”

虽然我对明史的研究还很肤浅,但看了毛佩琦的此文,对他评论朱棣的观点是赞同的,并很认同他在文中的另一句话:评价历史上的大人物“重要的是看他给人民带来什么,给历史留下了什么。”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并没有停止削藩政策,削藩手段比建文帝更厉害。他主持疏浚大运河,命解缙等人编纂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永乐大典》,委派郑和七次下西洋(虽然据说有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的动机,但客观上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扩大汉族王朝的影响)。他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1424年,他就死于最后一次北征的回师途中),占领安南,同时管辖地达到库页岛等地。总之,朱棣是干了一些大事、好事的,因此我觉得,至少对他的功绩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2023918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