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变化
(2023-02-03 05:23:43)分类: 时事漫笔 |
近日,我从“秦朔朋友圈”上读到一篇题为“2022的经济账本”(作者:土哥涅夫)的文章,颇有启发。
尽管三年疫情给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中国的经济社会仍然在发展,并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该文谈到:“过去,万亿GDP被视为城市发展的一条分水岭。但随着万亿城市数量不断扩容,目前已增至24座,其指标意义逐渐被两万亿所取代。两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折算成美元约是2900亿。参照2021年各国GDP数据,相当于芬兰(2991.6亿)、罗马尼亚(2840.9亿)、捷克(2823.4亿)的体量,在全球经济体中大约能排到45名左右的位置。”该文指出:“目前,中国共有七个GDP过2万亿的城市。从分布来看,京津冀1个(北京)、长三角(上海、苏州)、珠三角(广深)、成渝地区各有2个。这表明,东南西北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格局已然形成,沿海崛起、内陆塌陷的局面正在改变。”
同时这也表明,中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济社会应该均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包含三大产业需要均衡、协调发展的意思,因为三大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如果仅仅只有某一个产业的发展,而不顾及其他的产业发展,那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失衡,根本谈不上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还包含各个地区均衡、协调发展的意思。现在,沿海崛起、内陆塌陷的局面正在改变,确实令人高兴。
当然,该文还提到了“东北衰落”的问题(文章的最后,则说“相比‘衰落’这个词,我更愿意用‘回归’来描述目前东北的处境。”)。该文写道:“从2010年到2020年,整个东北流失了1099.73万人,而浙江正好增长了1014.07万人。”“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经济总量反超东北三省后,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该文的作者并认为,东北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现状,“气候是一个相当重要,却并不怎么经常被提起的原因。”他并进一步谈到:“事实上,如果我们以更宏大的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事,就必须承认,所谓的‘东北衰落’是具有全球共性的。即便是有北大西洋暖流滋润的美国东北部、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人口也在流失。”“而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包括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北海道在内的整个东北亚,冬季平均温度远低于同纬度的欧洲与北美”,他因此认为“如此恶劣环境,确实不适合人居。”他并提出这样的见解:“未来,东北维持五千万左右人口、四座主要城市是比较合适的。”
这当然是他的的一家之言,我在这方面没有掌握太多的资料,也缺乏研究,所以难以发表什么意见,但感觉是有点武断,值得商榷,遂希望能有更多人对此提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