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淮国旧”谈开去
(2022-10-23 06:00:26)分类: 我爱上海 |
今年国庆前夕,“淮国旧”重新回归上海淮海中路。尽管它已经消失了三十年,但在上海,特别是在上海老一辈人中间,仍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对于外地的朋友,还是要略作介绍:1954年9月29日,“国营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旧货商店”在淮海中路424号开业,此后它又曾改名为“淮海贸易信托商场”和“五星公司”,但上海人总把它简称为“淮国旧”,这样的称呼言简意赅:它的地址在淮海路上,是一家国营商店,经营范围以卖旧货为主。
“淮国旧”经营的是旧货,一般由卖家将旧货寄放在店里出售,商品售出后,商店双向收取手续费,也有商店将商品买断后,再加价出售。我多次光顾过,但没有到那里买卖过商品,但到“淮国旧”来淘旧货是许多老一辈上海人的一大乐趣,我至今记得,自己的同事在“淮国旧”淘到一件物超所值的商品那眉飞色舞的高兴劲。
“淮国旧”于1992年因建设南北高架而撤离淮海路,在淮海路周边几度搬迁,最终消失。新的“淮国旧”称为“淮国旧H22”,H代表淮海路、淮国旧的开头字母,2有着多重意思,既象征二手循环,倡导赋予商品二次生命的环保消费方式,也有在2022年第二次重启淮国旧品牌的寓意。它搬到了淮海中路766号,已于9月29日试营业。上海的媒体报道,那天人来了不少,要排队近1个小时才能入场,来的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上海的媒体还报道,“淮国旧”的回归,带来了新的升级,正在转型成为一家更现代、年轻化的商店。它除了二手奢侈品、古董家具等商品出售或展示,二楼有一条面向淮海路的沿街咖啡吧,还有不定期更新的画展、艺术展等。
我认为“淮国旧”重新开业是有意义的,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喜新不厌旧,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旧货交易的意义。”去年10月,我有感于上海媒体针对大件生活闲置物品的回收存在问题而发表的评论,发过一篇题为“还想补充说几句”的博文,提出“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确在不断改善,但唐人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再富足的社会也需要保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也需要注意物尽其用的问题,让各类闲置物品得到合理的处置。”让大件生活闲置物品得到回收,让旧货在再次买卖中获得二次生命,都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只是,这样的初衷能否得以充分实现呢?“淮国旧H22”能否始终顾客盈门呢?大约十年前,我附近的同鸣路曾开出过一家旧货调剂商店,开业时在上海各家媒体做了不少软硬广告,店主是一位中年“海归”女士,我曾和她作过交流,她表示:国外的调剂商店的生意都是不错的,言语中充满了信心。但这家店开了不久就关门了。也许,同鸣路过于偏僻,市口不好。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淮国旧’归来有感:旧货业是一种城市生态”(作者:畸笔叟)的文章,其中提出:“旧货业是一个城市应有的业态,而买卖旧货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并不无夸张地说:“淘旧货,可以从中了解这个城市的百年风云,以及前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淘旧货还是有一点文化含量的呢。”同时又不无忧虑地谈到:“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这些年的暴发,好像已经让很多人觉得,出旧货淘旧货是一件坍招势(这是上海话,坍台的意思)的事体了。”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了,但让我们的年轻一代都乐意买卖旧货,还是需要做一点工作的。
2022,10,23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