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的“富矿”
(2022-09-26 05:21:23)分类: 也谈体育 |
中国体育一些薄弱项目,尤其是足球,人们在分析它们长期上不去的原因时,往往会说:没有认真抓好青训,青少年中好的苗子太少。这样说也许并不错,但最近看到几条与体育有关的消息,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一是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从云南临沧大山里走出来的佤族选手王发夺得U14男子组冠军。
二是在本月举行的U20亚青赛预选赛上,中国青年队以两胜一负的战绩杀入正赛(此前中青队已经连续两届没能闯入正赛了)。这次中青队中,新疆籍球员大放异彩,功不可没,在总共打入的9球中,他们打进了8球,分别是艾菲尔丁3球,阿卜杜拉—阿地力和热合米图拉各2球,买乌郎1球。
三是在刚结束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U15组全国总决赛上,四川队进入了四强。这支队伍的很多孩子都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她们甚至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乡,因为每次回家单程需要十多个小时。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女孩不仅训练刻苦,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
我的新想法主要有两点:
一是应该更加拓展青训的视野,应该看到广袤的农村和边疆也蕴藏着青训的“富矿”。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容易投入青训,但也应同时看到农村和边疆的孩子(包括少数民族孩子)的优势:他们更加刻苦耐劳,训练更容易出成绩。新疆少数民族的孩子具有身体上的先天优势,奔跑能力突出,同时作风硬朗,只要接受正规的训练,完全能够在体育比赛中脱颖而出。事实上,新疆足球最近十多年来已悄然崛起,在几届全运会都有较好的发挥,如果在青训方面有更大的投入,相信新疆能迅速成为中国足球一支生力军。
二是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中国足球的名宿徐根宝蛰伏崇明,创办的足球基地陆续培养了大量的如武磊那样的足球人才。“背篓网球少年”王发能够一战成名,与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的创始人、总教练张晓洪的十年来的埋头苦干密不可分。2012年,当时47岁,拥有多年当网球教练经验的张晓洪,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云南,创办了野象俱乐部,从而开辟出了一片网球新天地。他的俱乐部有几十名队员,其中王发等24名少数民族(有佤族、彝族、傈傈族、白族等)的队员费用由俱乐部承担。我对这位张先生不禁肃然起敬,曾于本月16日发过题为“谁火了‘背篓少年’”的博文,褒扬了他。可惜,目前像徐根宝、张晓洪这样的老板和教练仍然凤毛麟角,少了一点。
足球这样的体育项目,假如我们选材的视野更开拓一些,同时青训的费用能更低廉一些(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应该可以指望改变面貌的。
2022,9,26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