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玉麟亦
王玉麟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52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火了“背篓少年”

(2022-09-16 06:31:56)
分类: 也谈体育

我是个体育爱好者,近日关注到了这样一则网球资讯:在2022年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来自云南临沧的佤族选手王发夺得U14男子组单打冠军。赛后,现场一位云南老乡送他一个具有佤族特色的竹编小背篓,现场的摄影师当即让他把背篓当球包,并为他拍照留念。“背篓网球少年”因此一战成名。

几天前,我曾就中国网球军团在今年的美网上“集团式爆发”发过一篇题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博文,其中谈到“因为网球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运动项目,之前(我们国家)投入网球运动的青少年相对比较少。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产阶层迅速扩大,这样的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观。” “背篓网球少年”的故事则让我知道:曾经被称为“贵族运动”的网球现在不仅进入了中产阶层的家庭,而且已经开始为大山孩子所喜爱。

当然,网球与“背篓少年”发生关系,是要通过一定媒介的。我从《东方体育日报》上获悉:2012年,时年47岁,拥有多年当教练的做陪练经验的张晓洪,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云南,创办了野象网球俱乐部。2016年,临`沧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与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合作,组织资深教练深入八县(区),公开遴选10名运动员组建临沧青少年网球队。王发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些小球员每天挥拍至少7000次,下午会进行连续两个多小时的体能训练,晚上则学习文化知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一双球鞋总要穿到快磨穿,才会去换。王发曾经取得过更好的战绩,早在两年前,在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12岁的他就夺得过全国总决赛的冠军。

我不禁对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的法定代表人、总教练张晓洪先生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开拓性的努力,王发这个“背篓少年”才能够脱颖而出,火了起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并将他们称为“中国的脊梁”。张晓洪不就是这样“埋头苦干的人”?中国体育运动的优势项目由于有了大批“埋头苦干的人”,才能使得这些项目能够长盛不衰。而网球等相对比较薄弱的项目,其实也存在像张晓洪这样“埋头苦干的人”,只要他们持之以恒,这些项目也一定可以改变面貌的。

一篇点评“背篓少年”的文章(作者:阳柳)这样写道:“一位专业的体育老师、一位教育观念开明的校长、一位慧眼识英才的教练,都可能激发一个‘王发’脱颖而出,但还是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才能让体育少年从个体成为群体,最终蔚然。”我由此联想到了篮球运动,中国篮球算不上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但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篮坛的劲旅,亚洲的霸主,但最近几年来它却明显退步了,这是由于我们的篮球基础变得薄弱吗?不,不久前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级篮球赛的消息火爆出圈,这样的“草根”比赛居然全场座无虚席,热闹的情景一点也不输给职业的比赛,而且如此盛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关注到了它。还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中国各地打篮球的人都不少,在上海,我到处看见年轻人,甚至成年人在打篮球。因此,篮协能否对此“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将“草根篮球”与职业篮球联系起来,既让人们从篮球运动中找到乐趣,又能为职业篮球输送更多的人才?

      2022916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