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确是动态的
(2022-09-13 04:15:28)分类: 谈点文化 |
近日,我在《上海老年报》上读到一篇题为“散伙是人生的常态”(作者:老杨的猫头鹰)的文章,颇有感触,不禁也想饶舌一番。我曾发过三篇谈论朋友话题的博文,但总感觉意犹未尽,看来朋友这个话题是谈不尽的。
该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董小姐原以为与Q姑娘“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但谁都没想到,‘一辈子’的尽头是大学毕业。” 该文因此谈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小学玩得很好的人,一毕业就失去联系了,初中如此、高中如此、大学如此,现在工作了依然如此。在每个环境里都能找到玩得很好的朋友,可一旦离开那个环境,这段关系就会自动终结。”“不是当初的情分不够真,而是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程。而你能做的就是:在有缘相聚时用心珍惜,在分道扬镳后各自珍重。”该文并由此发挥道:“不想失望,就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不用耿耿于怀,不用思来想去,不用苦苦挽留,也不用细究对错。坏消息是,没有人会永远陪你;好消息是,永远会有人陪你。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你将一个老友拉入黑名单,不久也会有一个新人通过好友申请。你被某人的朋友圈拒之门外,也意味着你会收到另一个人朋友圈的‘欢迎光临’。只是希望你在下一场关系中,依然值得被爱,也值得被珍惜。”
人是社会动物,绝少有人会愿意成为孤家寡人,而且人们大多希望朋友间的情谊永存。但毋庸讳言,散伙又确实是人生的常态。这是因为朋友是分为等级的,我将朋友分为三个等级:最高是莫逆之交,也称为挚友、知己。但这样的朋友是不多的,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挚友因为志同道合,三观相符,志趣相投,一般可以相交一生。其次是普通朋友。最后是泛泛之交(这其实是介于朋友与熟人之间的关系)。普通朋友和泛泛之交中的许多人往往“只能陪你走一程”,毕业了,搬家了,或者跳槽了,大家也就散伙了。总之,朋友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赞同“在有缘时用心珍惜,在分道扬镳后各自珍重”的说法,但事实上,为何有的人会拥有较多的长期朋友,而有的人交朋友却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交上新的朋友,又不断与老朋友拜拜?该文中提到的“你将一个老友拉入黑名单,不久也会有一个新人通过好友申请。你被某人的朋友圈拒之门外,也意味着你会收到另一个人朋友圈的‘欢迎光临’。”,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假如一个人如果不用心来经营朋友关系,甚至抱着很明显的功利性来交朋友,认为“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那长久以往,肯定会朋友越来越少的。朋友之间当然应该互相帮助,朋友有难应该及时施以援手,但朋友之间更主要应该是心灵上的互相沟通,而决不能“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朋友之间越是经常走动,互相倾诉衷肠,友情就会长久维持,并不断升温。
我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提法,认为挚友之间心心相印,没必要单纯靠着吃吃喝喝来维系友情,但又觉得挚友之间的友情也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再好的朋友长时间没有来往,也会变得生疏的。我与自己的两位挚友每年都会定期会晤,或小酌,或品茗,交流思想,其乐融融。
2022,9,13于上海